(題記:還是在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第一次見到高鐵,當時深為日本的高科技和國民素質而感嘆。僅僅幾年光景,中國高鐵不僅迎頭趕上日美歐,且已全面超越。成功運營的和諧號,為民眾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近推出的復興號,更是在兼收并蓄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高科技,令世界矚目。最近搬家,無意中找到了過去寫的這篇文章。看看曾經試乘的新干線,再看看今天在祖國大地上飛馳的和諧號、復興號,讓我們為中國驕傲!為中國點贊!為中國加油!)
去日本,總是希望有機會乘坐一次新干線(Shinkansen)。
日本的新干線,全稱“高速鐵路運輸系統新干線”,流線型的車頭與長長的車身渾然一體,飛馳在鐵軌上,有如子彈出膛,呼嘯而過,故又有“子彈列車”之美稱。
這一天,在同行朋友們的積極爭取下,我們饒有興致地體驗了“NOZOMI”號“子彈列車”那種不亞于乘坐飛機??的快捷和舒適。
雖說從掛川到浜松,僅有短短十分鐘的路程,但新干線的人本化、精益化、智能化讓我們感觸頗深。
步入寬敞整潔的新干線車站,電子指示牌清楚、醒目,出發方向、進站走向、衛生設施、商務服務、注意事項均一目了然,無人值守的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前秩序井然,清新安靜,全然沒有國內車站那種人聲鼎沸、熙熙攘攘,亂若菜市場的感覺。順著自動扶梯踏上月臺,幾條路軌從眼前延伸到遠方。倏忽間,一趟銀白色“子彈列車”如風般悄然掠過,映入眼簾的只有流淌的白色如水銀瀉地,和疾掠而過的一排排車窗上跳躍的陽光。
因為車速很快,為了安全起見,鐵軌下的筑路碎石被一種特殊的膠質材料緊密地粘結在一起,以免疾駛的列車帶起飛石傷人損物。同樣,出于安全,月臺旁也安裝著近胸高的不銹鋼護欄。即使這樣,當“子彈列車”靠近月臺時,值守的車站工作人員仍然極負責任地吹響哨子,提醒旅客不得靠著欄桿,保持安全距離。當“子彈列車”穩穩地停靠在月臺,車廂門精準地處在兩段護欄之間的出入口。待車停穩后,電動門自動開啟,旅客先下后上,井井有條。
列車上也非常人性化,一切都為旅客方便著想。拉著車門內側的扶欄上車,指掌間有一種麻麻點點的感覺,原來這是特別設計的盲人標識。車廂鏈接處的每一扇車廂門都是自動門,非常方便攜帶物品而騰不出手開門關門的旅客。車廂中一排排舒適的飛行座椅,前后排之間空間很大,完全可以伸開腿,如果想睡覺,調節椅背自動后傾,靠上去很舒服。每張座椅的背后,都有一個疊放自如的小桌,乘車時打開筆記本電腦,乘車工作兩不誤。當然,小桌也可以當做小飯桌,享用一些簡單的茶點或快餐。收起桌板,背面都有一幅車廂指示圖,幾號車是餐車,幾號車禁煙,衛生間、垃圾桶,甚至車載電話在哪,都清清楚楚,簡潔明了。每張座椅下還有一個網兜,放些報紙、雜志或雜物。靠過道的每張座椅旁,都有一個高爾夫球桿頭一般的腳踏裝置,原來這是為了列車到站后,方便乘務員迅速整理放倒后傾的座椅回歸原位。
由于新干線采用了無縫鋼軌,感覺不到車輪與鋼軌之間節奏感強烈的“咣噔噔”、“咯噔噔”的音噪。車廂的密閉性也非常好,車窗玻璃應該是減速玻璃,既沒有風噪,看向窗外也不頭暈。一路行來,車廂里一直很靜。旅客們沒有高談闊論的,也沒有大呼小叫的。他們有的在假寐小憩,有的在聊天或接聽手機,但說話聲音都很小,算得上是“竊竊私語”了。也有的旅客一直關注著車門上方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的新聞,事關民生的大事小事……
這樣一段真實的體驗,這樣一段難忘的體驗,雖說短暫、浮淺,但還是可以從中體驗到什么是高科技產品,什么是高素質國民。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所闡述的那樣:從中層以及下層社會階層來看,在眾多場合下,德之路(road to virtue)和富之路(road to fortune)均為同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