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打開朋友圈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朋友在炫耀今天看了誰的講座,
聽了誰的演講,今天轉發這個人的觀點,提出贊同建議,
明天又言之鑿鑿開始研究什么新媒體;
今天說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明天馬上又是《白鹿原》的忠實擁躉。
從他們發的內容就能看出他們愛好眾多,
涉獵廣泛,對多個領域都有研究。
他們總是頻頻跳槽,涉及不同行業和工作內容。
但始終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專業方向并且深入研究。
我們這一代,有太多過于浮躁的人們,
每天無時無刻利用各種碎片時間學習各種行業信息,
以為自己接觸到的多,懂得就多,
總會頻繁的分享各種雞湯好文,
花費大量時間積極參加各種意義不大的線下分享會,
你以為你通過這樣的學習就能改變生活狀態,
然而,要知道,并沒有什么卵用······
你以為你是在學習,其實你只是沉浸在學習的假象中。
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通過學習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挖掘其中的內核,
通過學習更要獲得的是一種思考能力。
而只有通過體驗-試錯-觀察-閱讀-思考的模式才能完成一項內容的學習過程。
再者,我們總是不能集中精力去深入學習一項內容,
而是把精力過多的分散到碎片化的知識上,
對知識的精髓不能得到透徹的了解,
更無法發現內在的規律并進行吸收,
因此這樣的學習基本都是無效的。
學習雖然是最節省時間的方法,
也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但是如果不夠專注和持之以恒,其實只是對時間的另一種浪費。
我們在接觸到新的行業和知識時,
有時候會覺得很感興趣,想要多了解一些內容,
而因為不夠專注,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了解一些,
卻對內容沒有深入研究,更得不到自我的反思。
從什么時候起,這個社會更多的是需要專才,而不是通才。
就如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他用一生的時光做壽司,
他對壽司所注入的精神以及技巧絕對是世界第一。
這樣的人被稱為匠人,在一個不被關注到的角落,
日復一日地深入了解并琢磨著自己的手藝,
他們拋開所有誘惑,堅持著自己熱愛的事物。
他們雖然暫時無法成名,無法實現自我價值,
但終會獲得這一領域的最高獎賞,
無論名譽還是技能。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向,
然后專注的投入,進行系統的學習,并持之以恒,
也許短期不會有明顯效果,但要相信,
時間終會給你回報,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行為習慣、
思維方式、處事方法和價值觀都會發生改變。
當你的知識和閱歷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看待事物的角度就會多元化,
并能看到事物的內在,能分析其中的原因,
通過深入了解與學習一個行業的內容和知識,
在本崗位的技能會逐漸得到提升,
那么隨著薪資的提升,你的生活狀態才會得到改善,
學習可以改變生活狀態,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