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算是一位知乎重度用戶,手機上除了聊天之外的第二大活動就是刷知乎。我的出發點是豐富自己的認知,說白了就是長見識,可能有很多專業的東西會看不懂,其他能夠看懂的都能給我帶來一些知識,我暫且不說知識體系的建立不能靠碎片化閱讀,我只說說自己現在刷知乎感受和對這個社區的一些人的看法。
我大概是高三的時候開始上的知乎,也就是去年二三月份開始看知乎。當時的感受就是這個社區的內容都是精華的干貨,讓我這個井底之蛙開眼了。直到現在,我覺得它越來越成為了一個我收獲段子的APP,因為我現在跟朋友講的好玩好笑的東西的時候第一句一般都是“知乎上看到一個balabala”。我們拋去我的關注話題、段子記憶較為深刻和內容經歷時間長新的精華內容產出少這幾個因素來看,知乎的內容質量的確是下降了的。知乎應該是一個垂直知識社區,什么叫垂直,如果用戶是一個點的話,那知乎是那個垂點,用戶直達知識就是垂直。但是我現在想找一篇自己覺得是精華的回答無異于大海撈針(可能是自己對精華回答的定義太刁鉆),反而每天在“你最尷尬的一次經歷是什么”這種搞笑的回答中笑的樂不思蜀。
對于“為什么知乎的內容質量變成現在這樣?“這個問題,我想先寫一點自己對于用戶方面的看法,至于知乎運營方面的理解后面再寫。
一、關于回答者
先來列舉一下用戶回答的目的是什么。分享(希望幫到別人)、提升知名度(包括關注 贊等),不細分我概括為這兩類,這其中分享是最初的也是最應該持有的態度,然后他們被動提升了知名度?,F如今的知乎生態是這樣,一切為了贊,一切為了被關注,采取的方法簡直花樣百出,最常見是以下兩種:
1)抖機靈:這類回答一般都很短,會讓人覺得很搞笑,然后收獲一大批贊,一大批人的評論。我相信很多人是無意識的抖機靈的,因為這的確很好笑嘛,分享給大家開心怎么了。但是這里不是微博,也不是貼吧(沒有黑的意思),抖機靈因為獲贊最多放在問題下的第一位,那后面那些用心寫干貨的答主會不會很受傷,提問的意義何在。更何況還有人故意抖機靈圈粉刷贊。
2)新編的故事:“知乎,與世界分享你新編的故事”這句話應該很多人聽過了,也是一個梗了。我能在很多回答上看到有人講一個自己經歷的故事,然后到最后說“沒錯,這都是我編的,事實是XX,洗洗睡吧。”。編故事就不說無心之舉了,這是赤裸裸的為了贊和關注,拿自己編的事情做經驗給別人參考,是不是就像你問你舍友女朋友怎么處,然后你舍友說簡單粗暴點直接按墻上吻,這種純屬誤導的回答一樣。對于知乎編故事大師海賊王路飛我的看法是,欣賞他的想象力但是他選錯了展示想象力的地方,知識、經驗、見解是不能靠想象力的??傊?,編的故事獲贊越多,誤導的人就越多。
二、關于瀏覽者
其實瀏覽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知乎上,也是有著參與力的,所以瀏覽者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掌握著投票權--贊同。我在寫上面兩點的時候都將贊同說為贊,事實上,現在知乎大部分的人在將贊同當做朋友圈空間微博的點贊來用。“哈哈哈,這個好好笑”,點個贊;“這個牛逼”,點個贊。。。。是的沒錯,知乎的內容質量下降也有瀏覽者的一份功勞,是他們將那些搞笑的段子類回答頂到了前面,然后成了那些段子選手的粉絲,繼而也成了段子答手的信心源泉。所以瀏覽者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來知乎的出發點(其實也包括我,自己都被帶壞現身說法),是不是應該對于回答給出客觀的贊同與否。正確的情況應該是這樣:我來知乎之前就知道,這里是一個由有知識的有素質的人組成的社區,我誠知自己不如他們,但我也要求自己有素質,并且要求自己獨立思考不能盲目接受比自己有知識的人分享的知識。
最后,其實這是一個鏈條,答主為了贊和關注發布了一些別人喜歡看到的東西,那些盲目的、沒有判斷力的、把知乎當做段子社區的人點了贊,答主獲贊獲關注更加勤于創造無意義甚至誤導別人的內容,實力有知識的答主的長篇大論沒人看沒人懂贊同還沒一個抖機靈多,失望走了。不斷循環,知乎內容質量不斷下降,越來越變成了一個段子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