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一顆以我名字命名的行星,它叫NO.25580xuelai,雖然我1992年才來到地球,但是我已經開始著手改變這個星球的未來。”這是90后創業家、計算機天才少年薛來央視一欄節目《青年中國說》中的開場白,盡顯青春無敵的自信與大氣。
2009年5月15日,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展覽中心,當時年僅17歲的薛來率領他的團隊,憑借獨立研發的 “啟發多觸式界面數據系統”,榮獲由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世界杯”之稱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團體一等獎,并獲得了以自己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的殊榮。薛來提出的創造性概念就是無鍵盤、無鼠標,完全用一塊基于視覺的多點觸控屏幕來控制電腦,并把它帶入日常家庭使用中,這一全新技術造就了薛來這顆計算機領域里的閃亮明星。
薛來1992年7月出生于成都一個教師家庭,8歲隨母親前往斯洛伐克,在當地小學讀書,很快便通曉了斯洛伐克語、捷克語和英語。一次偶然的機會,薛來對電腦動畫及編程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到10歲的他看了很多計算機英文原版書籍,還成為母親和她同事們的“計算機工程師”,負責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電腦技術問題。
12歲那年,薛來跟母親回到中國。那時候,他一度沉迷網絡游戲,但偏偏又是個“沒長性”的孩子,漸漸覺得現成的游戲太無聊,于是開始自己開發游戲。2005年,薛來獲得了四川省中小學電腦設計大賽一等獎,獲獎作品《神籠探寶》至今都可以在駭客帝國等網站上下載到。
“啟發多觸式界面數據系統”的設計靈感,來自于薛來最喜歡的電影《鋼鐵俠》。影片中僅憑視覺和手勢就能操控的電腦系統令他激動不已,他覺得“簡直太酷了”,就琢磨著自己開發一套類似的系統,從鍵盤和鼠標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
“開始僅僅是好奇,后來才想到參賽,壓根兒沒想到會拿一等獎。”薛來在參賽頭天還在整修系統,作品在托運送往天津轉送美國時,下屏幕被損傷,大家采取了應急措施;抵達美國后又趕緊到沃爾瑪超市重新購置部件,最后時刻才全部重新修好。他們還曾在出國前三天“嚴重違紀”,晚上集體翻窗進學校實驗室做操作實驗。“幸虧得獎了,不然老師要批評的。”薛來笑著說。
2015年6月的《超級演說家》節目中,作為科學家的薛來是舞臺上最另類的選手。他在題為《愛因斯坦又錯了》的演講中,簡潔地講解了“雙縫實驗”,向觀眾證明了為何他的“任性是有科學依據的”,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金星、竇文濤、魯豫均給予滿分,最終薛來晉級決賽,獲得全國季軍。
面對鋪天蓋地鮮花和掌聲,薛來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冷靜與成熟。他說,不希望被人“另眼相看”,只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以后他還是會將精力集中在計算機編程上。他深深懂得,即使是天才,也依然需要勤奮做依托。他想學太多的東西,運用時間的方式也不拘一格。比如最近,他在洗澡的時候學習意大利語,“其實很簡單,把IPAD用防水套保護起來就可以了。”輕松的笑談背后,是持之以恒的頑強拼搏。
24歲的薛來現在已經是一家橫跨美國、新加坡和中國的科技公司創始人,面對未來,他枕戈待旦,躊躇滿志。“無知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事情的難度,不知道這個事情是多么不可能完成,所以我們最后做到了。我之所以做發明,就是因為我覺得它們很酷,我要用我的發明把世界變得更酷,希望有一天我能改變這個世界。”這就是薛來的信念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