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某天,羅伯.舒樂博士想要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設計師菲利普表達了自己的構思。菲利普問他預算多少時,舒樂博士非常坦誠的說:“我現在一分錢都沒有,所以對我來說,1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并沒有區別。但這座教堂本身就有足夠的魅力,吸引捐助者的到來。”
最后,教堂敲定的預算是700萬美元,這個預算遠遠超出了舒樂博士的承受范圍,其他人都勸他放棄,因為他不可能籌到這么多的錢。
但是舒樂博士后來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在一張紙上寫下“700萬美元”,又在這個目標下面寫著1.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找7筆下100萬美元的捐款
3.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
9.找出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出教堂1萬扇窗戶的署名權,每扇700美元。
最后,舒樂博士用過這樣的方法募集到了足夠的資金,成功的建成了水晶大教堂。
如果舒樂博士一開始就定下700萬美元的捐款,那么他承受的壓力會大得多,很有可能會聽從他身邊人的勸告放棄籌錢。但是,他將這筆巨款拆分開來后,所承受的壓力就大大減少,完成起來也更容易了。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決心去做某件事時,或者決心培養一個好習慣時,總會覺得壓力太大,太難完成了,有的人可能一開始就放棄了;還有的人可能會硬著頭皮去做,一面安慰自己萬事開頭難,一面卻發現太難堅持了,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到底是什么讓自己連開頭都如此畏懼?也沒想過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失敗后也只能唉聲嘆氣。而實際上,他們在一開始制定計劃的時候就已經錯了,目標太大,執行起來太困難,可惜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一書中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斯蒂芬.蓋斯的初衷是想要改變自己,他想要鍛煉身體,想要寫很多的文章。可他原本是個非常懶惰的人,后來他研究出了微習慣策略,并且使用了這個策略,短短兩年內他就擁有了健壯的體魄,寫出了比以前多4倍的文章,讀了比以前多10倍的書。
《微習慣》的主要內容就是教人們如何使用微習慣策略,讓人們更輕易的踏出第一步,不再覺得萬事開頭難。
文章開頭提到的舒樂博士籌款的方法,其實跟微習慣策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舒樂博士把700萬美元拆成了一個又一個細小的100萬美元、50萬美元,甚至是700美元,這都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執行壓力。
微習慣策略也恰恰是教你把一個目標拆分開來,拆得越細越好,拆到你認為它足夠簡單為止,拆到你可以輕而易舉完成為止。比如,你想要閱讀一本很厚的書,你可以把每天看兩頁書當成目標,而不是這一整本書;又或者你想要健身,那就把每天做一個俯臥撐當做目標,而不是三十個過更多。這一切都是為了不讓你感覺到太大的壓力,幫你克服恐懼,從而增加你的執行力。
聽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如此微小的一步,對我的最終目標有什么用呢?可是你別忘了,如果你沒把目標拆成微小的步驟,你所承受將一整套目標的壓力,你的大腦會因此產生抗拒,這極大可能導致你還沒開始就被迫放棄,相比之下,微步驟起碼讓你踏出了第一步,總比你什么都沒做就放棄要好得多吧?
《微習慣》的最終目的,其實是幫助人們培養一個好習慣。而我們通常都是希望能立刻就能看到效果,這也是這個快節奏時代下人們的通病,一旦沒有在一定時間內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會極度不滿,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抱怨,自我否定,最后都會失敗。
使用微習慣策略,完全可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你已經把你要培養的習慣縮小成了微步驟,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它。而且,這并不會消耗太多的意志力。你就算再忙也不會沒有時間去看兩頁書吧?你就算再累也不會沒有力氣做一個俯臥撐吧?況且,你不會每天都很忙,很累的。
當你第一天看了兩頁書,做了一個俯臥撐,第二天你可能就會不滿足了,你再會多看一頁,再多做一個。人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既然已經做了,為什么不能再多做一點呢?漸漸的,你會發現自己做得越來越多,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進步,你會越來越有信心。
就好比你把錢放在支付寶,每天都會有一點收益,并且你能看到,雖然錢不多,但是,這會刺激你存更多的錢。越使用微習慣策略,你會越來越精通,也會越來越認同它,從一開始的被動變為主動。你幾乎不用自我監督或提醒,就會主動去做。
微習慣策略,還能幫你增強意志力。斯蒂芬.蓋斯告訴我們,在我們每天重復微步驟時,其實是在不斷的練習,這恰恰是鍛煉意志力的理想方法,頻繁的重復又恰好提供了培養意志力所需的耐力,長此以往,你的意志力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我們頻繁的用腦思考,并不會造成腦力退化,反而會使它越來越發達。意志力也需要不斷的使用,才能真正使它得到鍛煉,使它變得強大。有了強大的意志力,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得心應手。
那么我們我們怎樣才能掌握微習慣策略呢?
《微習慣》為我們提供了八個步驟:
1選擇和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你可能有很多想要做的事(目標),先寫下來再把它們縮小成微習慣。你還要制定一個計劃,如果一次只培養一個微習慣,你可以選擇單一微計劃;如果想同時培養多個微習慣,那就選擇多項微計劃,但一次最好培養兩到三個為宜。有了計劃你才能更好的實施。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仔細看一遍你寫下來的微習慣,你已經知道它們各自代表一個目標,那么,你就要深入挖掘它們各自對你的價值。你必須認真思考,它們是否真的是你內心深處想建立的?因為這決定你的選擇是否可靠。
3.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微習慣》為我們提供了時間依據、行為方式依據和非具體習慣依據,前兩者在時間規定上相對比較嚴格,后者則非常自由,只要你有空,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完成微習慣,你不會有任何壓力。這三種依據的效果都很好,但重要的是你要做出決策,從慎重心態進入到執行心態,把微習慣納入日程。
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雖然你每一次完成微習慣都會給你帶來成就感,但這不足以讓你堅持下去,而回報策略可以提升成就感和恢復意志力,來幫助你堅持良好的微習慣。
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你可以用大日歷追蹤和數字化追蹤,前者是把你的完成進度寫在大日歷上激勵自己,后者是通過手機應用和電腦網站來記錄,這也是為了幫你把微習慣更好的堅持下去。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在微習慣實施過程中,你可能會超額完成目標,這也沒有關系,你只要保證第二天你可以完成最低要求就可以了,你的目標并沒有改變。這樣一來,你的意志力也不會過多消耗,反而越來越喜歡超額完成。
7.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我們常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當你的期望值提高后,大腦會承受更大的負擔。你需要做的就是把精力放在堅持目標上,這是把行為轉變為習慣的唯一途徑。
8.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這一步是強調你要耐心,一旦開始做一件事就要有耐心把它堅持到底,不要這一組習慣還沒養成就開始下一組。習慣養成的標志有以下幾個,你對這些行為沒有抵觸情緒,不會再擔心你會放棄,因為你已經把它們當作常態了,不會因為進步而過于激動,甚至會覺得這很無聊。
此外,我們還應該遵循以下八個規則:
1.絕不要自欺欺人。
你定的目標是多少,就遵守它,不要在心里提高期望值。
2.滿意每一個進步。
要知道,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是有意義的,每一個質變都是由量變開始的。
3.經常回報自己,尤其在完成微習慣之后。
回報自己可以是任何形式——食物或者事物,但是千萬不要忘了,尤其是在完成一個微習慣后。這會使你建立一個正反饋循環。
4.保持頭腦清醒。
不要在取得進步后,讓自己過度興奮,一旦這種興奮感逝去,你就會覺得事物本身很無聊,你很可能不會繼續堅持。所以保持頭腦清醒,把進步當做平常事看待是很必要的。
5.感到強烈抵觸時,后退并縮小目標。
你不要認為這件事很丟臉,把目標縮小,你才不會抵觸它,有時候,我們后退也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6.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松。
當你的潛意識里相信某件事很容易,很輕松時,你會發現,它做起來也是很容易的。
7.絕不要小看微步驟。正確看待每一個微步驟,采取微步驟甚至可以讓你持續控制大腦。
8.用多余的精力超額完成任務,而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標。
不要把目光放在表面漂亮的大目標上,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你在學會微習慣策略后,做任何事都能出色的完成,最起碼不會再一開始就畏懼它,萬事的開頭都會變得容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