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究竟有沒有靈魂?這是哲學和科學的終極問題。
當今世界主要有兩種思潮:一是認為人類沒有靈魂,也即唯物主義;一是認為人類是有靈魂的,也即唯心主義。
從第一種思潮看。人類如果真的沒有靈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活著沒有靈魂;第二個階段是人死了沒有靈魂。人類活著究竟有沒有靈魂?這是每個人都應清楚的。如果你活著,卻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靈魂。這是多么滑稽和可笑的事情?你如果連自己有沒有靈魂都不知道,那么如何開展靈魂的思考和研究。一個人如果公開宣布說:“我沒有靈魂”!那么,請問他是怎么知道自己沒有靈魂的?是經過慎重思考之后嗎?那么,什么是慎重思考?這個思考是如何進行的?反之,如果沒有慎重思考,只是一時的激情表達?那么,這個激情來自何方?是如何被自己接受的?為什么要接受這樣一個觀念呢?其實,當一個人公開宣布自己沒有靈魂的時候,我想,這即是靈魂在說話。
因此,活著的人是有靈魂的。思維就是靈魂。那么,世界上存在不思維的人嗎?回答是不存在的。凡是人都在思維,只不過思維的長度和寬度不同,思維的方式不同,思維的結構不同而已。即使是白癡、神經病患者、精神病人,也在思維。只不過思維可能更復雜、飄逸、萬馬奔騰、壓抑、脫離實際罷了、缺乏邏輯。不正常的思維也是思維。人類最大的思維是“自我”感覺。人類能把“我”剝離出來,單獨存在,并能確定我和我之外的各種關系。正是這個自我意識,才是區別人和動物的關鍵(這是木蟲的一家之言)。恰恰這個“我”意識就是人類的靈魂。因此,我認為活人是有靈魂的。這個不值得再爭論。
問題的焦點是,人死了究竟還有沒有靈魂?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人死了沒有靈魂。因為,人的自我意識即是靈魂。人死了自我意識隨之破滅。死人不再思考,各種神經活動停止,靈魂也隨之破滅。一種是人死了,雖然肉體停止活動了,但靈魂不滅。那么,靈魂去了哪里?又以一種什么方式存在?人類如何能夠捕捉到靈魂?人類和靈魂之間,有沒有可能架勢一座橋梁呢?
這才是問題的實質所在。即人死了有沒有靈魂?最簡單和最省事的是,承認靈魂只是神經物質的思維功能,隨著生命的破滅而破滅。最復雜和最難解的是,認為人死了靈魂依然存在。人的靈魂是可以脫離人的肉體而存在的。這樣一來就成了一門學問。因為,靈魂是如何離開肉體的?靈魂去了哪里?靈魂的存在方式是什么?這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科學,也是宇宙的終極問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的邏輯和推理必須連貫和嚴密,不能有一丁點兒的牽強附會和模糊。因為,那不是科學而是宗教。
人類目前還不能在有和無之間開鑿一個隧道,不能用科學和邏輯證明靈魂的去向,不能揭開鏈接宗教和生命之間的密碼。人類認識靈魂的途徑只是從一些靈異現象入手。這也許是上天留給人類的入口。
人類之所以找不到死亡之后的靈魂,有兩個方面的歧途:一是我們是不是要尋找一個類似肉體一樣的存在物呢。如果是這樣,或許我們永遠都找不到。木蟲曾經寫過一首小詩,題目是《找不見》:滿山的小草,找不見那只綿羊;滿地的螞蟻,找不見那雙腳掌;滿街的行人,找不見仁慈的上帝。在人類有限的意識里,只有看得見、摸得著才能夠確認(也可以通過儀器)。其實,不是一個界面的東西是不能用常識來認識的。就像人類對外星人的認識。有的科學家一上來就規定:要找外星人必須有水、空氣、溫度在零下30到零上40度之間。這那里是在尋找外星人,這不是在尋找地球人么。因為外星智慧,可能生活在攝氏一萬度以上,可能不用吃飯喝水,不用睡覺和性交,也可能三頭六臂,也可能類似石頭或牛糞。當然,科學思維不能過分異想天開,沒有依據也就不是科學了。但又不能拘泥于當下,那樣,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認知就會緩慢的太多。
目前,人類只能在自身可能的范圍內,試著尋找靈魂,或有效證明靈魂的不存在。那么,靈魂存在于世的證明究竟是什么呢?一是書籍。因為書籍保留了人的思維活動。我們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和人類的靈魂對話。二是藝術。繪畫、書法、雕刻、陶瓷、宗教信物。這些賦予了思想和感情的可見物,其實也是人類靈魂的再現。三是回憶和夢境。回憶和夢境是人類和靈魂會見的有效途徑。我們夢中看到死去的人,或在回憶中聯想到的已故人影,都有靈魂的痕跡。我們常說,音容宛在,其實是用活人的心承載了死人的靈魂。如果說,存在就一定有痕跡。那么,一個人在世界上留下的回憶和痕跡,就可以說是他的靈魂。
當然,隨著科學發展,總會有奇跡發生。比如,上帝粒子和暗物質的發現,是不是露出靈魂的端倪?如果說暗物質是物質世界之外的存在,上帝粒子是一種精神現象,質量為零。那么,有關靈魂問題的研究,是不是開啟了一扇大門?10年前,我曾提出一個假設:即人類靈魂是不是一種極微小的粒子,小到人類借用任何儀器都看不見,小到可以自由出入人的肉體。當人類肉體死亡后,由于引力消失,這種微小粒子自行脫離,也即靈魂離開肉體。近期,歐洲科學家宣布已經發現上帝粒子60粒,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