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們經常在看影片的時候,都會關注導演、主演,甚至主題曲是由誰來演唱,而我在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如果不是朋友提醒這個行定勛導演就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一片的導演,我對于導演和演員的了解幾乎為零,即便如此,當看完這部影片和朋友交流的時候,他的第一句就是“你Y是不是有病啊?在一個星期內還連續看了三遍!!!”
連我自己也覺的不可思議,熱衷于戰爭災難屠殺恐怖大片的我,竟然對這種純愛情感大戲竟然如此癡迷!連續看了幾遍的原因有很多,或許剛剛開始看日影,還不習慣日本導演的套路,有些地方看一遍沒有明白過來。(或許是自己遲鈍?)二則是看到中間部分,我就看不下去了,太美了,美的讓人快要窒息了。讓我這個一貫溫文儒雅的偽紳士也忍不住暴了粗口,“狗日的,美太了!”
感言
1.影片中的美
腳踏車、男主角的白襯衫、微風吹起的棉布窗簾、河堤的青草地、飛舞的櫻花、雨后濕漉的街巷——每一幀的畫面都精心修飾,只怕不夠唯美。色調柔和的不要不要的,每一張截圖蓋個郵戳,都是能寄出去的明信片。
當我第一眼看到香惠的時候,就被香惠的那種美麗和清純所折服。香惠上課睡覺時的姿勢優美,特別是手夾著鋼筆,一幅悠然自得的樣子。香惠在綠樹掩映的窗前彈曼陀鈴,微風撫動白色的窗簾。香惠在夜晚的小鎮的臺階上坐著彈那首略帶憂傷的曲子。
如果說看著香惠,很容易讓人回想起那初戀般的感覺,那么看到伊吹老師的時候,讓人不禁想起了童年的老師。伊吹的美是另一種類型的,是完美無瑕的,她的善良,她的氣質也讓我贊嘆。伊吹老師對孩子們的愛,讓我感動。她對待每個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她設立“伊吹獎”,細分為“勇敢獎”,“進步獎”等等很細小的獎項,以此來鼓勵她的學生,激發他們的潛能。伊吹老師堅信“心靈的力量”,讓學生們發現并且通過自己心靈的力量,努力的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尤其是小君代同學的那個細節故事,也是催人淚下。
再說畫家石飛,相信很多女孩子會喜歡他這個造型吧,典型的畫家氣質,那輛破單車更增加了一些情調。
2.影片中的愛情
人與人的相遇,真的是很奇妙
在你留心之前,哪怕無數次擦肩而過,都不算做相遇
直到有一天你留心到,才是真正的相遇
我......覺得能遇到你,真好
我很喜歡執著的愛情,執著于那個一開始就遇到的人,執著于偶然間的擦身而過,執著于一種幾近病態的哀愁。這部影片都有了。
我很喜歡委婉的愛情。多一些含蓄和內斂,會愈發的唯美。愛你在心口難開,終究陰陽兩隔,一切都枉然。這部影片也有了。
我喜歡凄美的愛情。影片結局高潮處,寫得太美了!美到不禁讓人為之動容。伊吹老師和香惠,都用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意,我想那個叫石飛(隆)的男人真的承受不起,所以他只能痛哭,像蛋被人踩了似的痛哭。我不得不感慨,愛情有時真的很無奈。
八卦
在最后看幕后花絮的時候,當我看到澤尻英龍華現實中的裝扮的時候,一個大大的問號在我腦海中,我怎么也不相信香惠這個角色是她飾演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造型,反差之大,匪夷所思。百度了下資料,更是驚掉了下巴。這個和丈夫做愛還要收錢的女人果然是魔力不一般。澤尻英龍華在里面所扮演的女學生香惠面對心愛的人時,所表現出的年輕女孩的矜持,羞澀,興奮,驕傲,沮喪,釋懷,悲傷等一系列氣質足以秒殺其現實中性感不羈的形象,黑絲,高跟,美瞳,短裙,眼影,粉底。
劇中的曼陀鈴,我感覺就像混血兒,爹是吉它,娘是小提琴,這種異域樂器,倒是和電影蠻搭。
附錄-谷歌街景游覽影片場景
影片外景大部分取自日本京都,有粉絲從谷歌街景找到了部分劇中的場景。這部影片的粉絲,如果去京都旅行,那可不要錯過喔~
1.這個門是日本京都知恩院附近的一個小門,電影里看上去還是蠻大的,實際看覺得好小的門。
實際街景
2.澤尻在橋上讀書時的圖,這樣看風景不錯
3.劇中他們經過了2個橋,在日本京都賀茂大橋附近。
這座橋的名字叫出町橋。
4.小學叫日本三浦市立旭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