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蜂糕是陜西彬縣的一種特色地方小吃,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美味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彬縣位于咸陽市西北部,屬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版圖形似一個正寫的“人”字,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自然資源豐富,全縣總耕地面積60萬畝。境內有大小河流12條,水資源總量19億立方米,自然之源優越,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
桂花蜂糕就是在這優越的農業環境下生產出來的。桂花蜂糕制作原料就是小麥和蜂蜜,蜂糕狀如蛋糕,甜酥綿軟,冷食如酥,熱食如飴。現為彬縣一品鮮飯店小吃名點之一,2003年4月,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咸陽美食旅游周”活動中,獲西安咸陽旅游名品稱號。
彬縣的傳統做法是將小麥面粉和成面團后發酵;再加蜂蜜二次發酵,此時可以酌加雞蛋和清油,雞蛋為全蛋,打碎攪勻,以貧富情況之不等而定其或加或不加,或多加或少加。還有加大油的。二次發酵后上籠蒸制,此時有點像蒸發糕,抹厚厚一層在籠屜上。蒸熟后要立即將皮剝去。剝皮后便見整個大糕密密麻麻都是蜂眼。涼后切成小塊吃,有如吃雞蛋糕、面包和點心。
舊時過年,家家戶戶做蜂糕,自己吃,并用來送禮。女兒出嫁后,娘家逢年逢節須送禮,叫做"追媳婦",此時的禮品必須有幾個蜂糕。
其實,其他地方也有蜂糕,但做法與彬縣的卻有所不同,他們是在九九重陽節那天,用麥面和酒發酵,再加上各種水果,用籠蒸好后切開,像蜂窩一樣。吃蜂糕來助登高之興。
據說,這種蜂糕在以前是一種御膳食品,清代乾隆年間由退休的御廚傳到民間。查閱康熙、乾隆、嘉慶三帝《熱河哨鹿期間的御膳底檔》,晚膳大多是以各種面制作的蜂糕和饅頭為主食。蜂糕傳入地方時,因塞外的面奇缺,普通人家只能逢年或過節來客,方能食用。人們便設法改用小米面或粟子面制作蜂糕,既方便,又別具風味,逐漸成為塞外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
不管做法如何,這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所得,應該加以繼承和創新,讓這種民間特色美食可以發揚光大,不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為一味的追求新型外來食品而降我們先輩留下的漢族美食給遺忘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