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都來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于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這四個字是個魔咒,只要有人對你發動這個魔咒,你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去最難吃的餐館吃最難吃的菜,登上最高的山走完最長的路,花最貴的錢買上最沒看頭的景點門票。

“我好累,不想走了?!?/p>

“來都來了,總要上去看看吧?!?/p>

“……走吧”

“票太貴了,里面也沒什么好看的,別看了吧”

“票是貴了點,不過,來都來了,還是看看吧”

“……看吧”

總之,就是這樣,只要發動了這個魔咒,能夠躲過的概率實在是太小了,誰躲過了請接收我敬佩的眼神(′?皿?`)

以我自己去武漢玩為例,去之前,聽了一肚子攻略,已經打定主意不去黃鶴樓啦。到了那之后,我們說去黃鶴樓門口自拍一下,表示——我來過了。結果到了門口,發現沒辦法拍清楚黃鶴樓全景,于是……

“來都來了”

我們就買票進去了。

那天武漢霧很大,站在黃鶴樓上是不要想看見武漢三鎮了,可是我還是花了三塊錢買了九十秒,用高倍望遠鏡來看漢陽區的霧→_→

因為“來都來了嘛”

真正要理解“來都來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殺傷力,就必須先知道一個經濟學名詞“沉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情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過去投入的越多,現在要想放棄便會越困難,具體感覺可以自己領悟,應該都被這個魔咒攻擊過吧~

所以,“寫都寫了”,那就在擴展一些吧,比如“學都學了”“買都買了”……

不少大學生在進行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學習之后,會有轉專業的想法,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大家一般會考慮很久,結果考慮的時間越長,換專業的可能性就越低了,無非是“沉沒成本”過大了,對原專業付出的精力實在是太大了?!皩W都學了”,那就繼續學下去。

在各類銷售成功學里都有這樣的一點,若是顧客有意購買兩樣價格相差較大的商品時,請先說服他購買更貴的那樣商品。如果他買下貴的,十有八九便宜的也一定會買下,反之,就不一樣了。畢竟,“買都買了”嘛。

嘖嘖,真要是有人對你發動這個魔咒,或者這類魔咒,理論上是難以逃脫,不過,你可以想想自己的荷包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