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手機出現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在位于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里誕生,研究團隊的領導者是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這部手機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1987年大哥大進入中國,它無疑成了加速人們信息溝通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移動電話剛剛進入大陸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名稱,叫“大哥大”。這其實是香港廣東一帶,稱呼幫會頭目的諧音。幫會一般管小頭目叫大哥,而龍頭老大自然叫“大哥大”了。據說,手機獲得此名稱,是因為影星洪金寶是香港較早擁有移動電話的人,他在片場當導演時,移動電話更是從不離手,并常用手機發號施令。洪金寶本來就是香港影壇大師兄級的人物,別人尊稱他為大哥大。因他拿手機的照片見報多了,香港媒體索性用“大哥大”來稱呼手機,并由此叫開來。
人們從封閉走向開放,僅僅只有激情和想法肯定是不夠的,還得借助工具。這時用大哥大那是身價顯赫的象征,無論此源頭是否屬實,“大哥大”這三個字所攜帶的信息是明確的,在那個年代它便是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征。對于不久前還認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產主義的國人來說,它所帶來的震撼是必然的。這不僅因為它的昂貴,也因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大哥大的出現,意味著世界步入了移動通訊時代,人和人的距離變成零。1987年,廣東為了與港澳實現移動通信接軌,率先建設了900MHz模擬移動電話。摩托羅拉也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推銷移動電話。這種重量級的移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電話沒別的功能,而且通話質量不夠清晰穩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塊大電池充滿電后,只能維持30分鐘通話。雖然如此,大哥大還是非常緊俏,有錢難求。1994年全國的省城開始推廣大哥大,1995年到地市級,以后才到縣級。那時,大哥大公開價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這不僅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就是中小企業買得起的也不多。
由于大哥大身軀龐大,使用它的人也多是商界大哥級的人物,物隨主貴,很快成為身份顯赫的象征。那年頭,因為車少,人們對私家車沒什么概念,也很少心生羨慕。那時你開一輛寶馬車出門,別人也以為是公家車,遠遠不如大哥大那么耀眼。很快人們以擁有大哥大為榮,開始了一種炫耀攀比式的消費。
性格外向的人,會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飯喝茶談生意,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個富貴的籌碼和權杖,立刻會獲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談判也因此變得輕松。性格收斂的人,會將大哥大放在擦得錚亮的老板包中,老板包夾在腋下。適當時拿出來,拉出長長的天線,花上三元一分鐘的話費,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聽不清,你再說一遍。”便引來無數驚羨的目光。那個年代的人們很淳樸,從不隱藏自己對別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開了自己的社交圈。一時間,梳大背頭、抹發膠、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當年人們一絲一毫也不會料想到,在30多年以后的今天,就連街邊拾荒者手里都會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手機。雖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長天線已定格在了歷史的長卷中,但那些妙趣橫生的場景,仍值得人們反復品味。因為橫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經把中國人的生活引向一個新境界。
當時剛出現手機這種新生事物,現在發展的財大氣粗的移動公司還沒有組建,只是電信局抽出幾個人開始銷售手機。那時電信局的同志對這種價格昂貴的“移動電話”(當時叫大哥大)能賣出去幾只很沒有信心。局里抽調業務科室幾個女同志出來銷售移動電話,這幾個女同志死活不愿意。因為當時已有傳言,移動電話最終會與固定電話分家。如果一分家,抽到移動這邊的女同志再就很難回到電信那邊了。這幾個抽過來的女同志簡直像被迫遠嫁的女兒一樣,是哭著鼻子抽抽搭搭離開自己原來科室的。有一個女同志還去和局長大吵了一架,并在搬離原來的辦公室時,生氣地摔碎了一個茶杯。直到在移動這邊上班后,肚子還氣得一鼓一鼓的。沒想到一年以后,形勢大變,移動這邊天天像過節一樣。三年以后,電信那邊的人再要擠進移動這邊來已十分不容易。就是書記和市長寫來條子,移動公司的總經理也會先在抽屜里放一放。因為要到移動公司來工作的人太多,移動公司老總家里的電話和手機的響聲一天到晚沒有停息的時候,老總被攪得苦不堪言。后來公司干脆定了一條:進移動公司工作,必須有“大學本科學歷”,以后干脆再升一格,改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這樣才將像洪水一樣涌來的求職人流擋住了一些。
當然移動電話后來如此壯觀的發展趨勢是人們始料不及的。“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不過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移動公司最初“開張”的局面,與當年胡司令的狀況差不了多少。當時全國的各個省城使用手機的人數不會超過二千人,所以你是1995年以前開始使用手機,還是1995年以后開始使用,其“含金量”是大不一樣的,這說明一個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