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來不及細數幸福的畫面,就已經快走完N6之旅了。想到離別,心中難免又會傷感,不想和教練說再見,不想和U組的家人說再見。此刻,只能安慰自己,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回顧這一次的學習,感受頗深,收獲滿滿。從課程內容來說,是自己十分心儀的,所以就萬分珍惜這次機會,全身心的投入,全力以赴的學習。從承擔的角色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第一是很榮幸成為U組助教,和李大昕助教一起,與U組20位老師相聚,彼此賦能。第二是很榮幸成為班委的一員,和班委的成員一起策劃學習活動,并且對接RST三個大組,認識了三個優秀的大組組長。在和班委成員的對接會議中,被大家的正能量所感染,被大家精益求精的態度所打動,盡管隔著屏幕,也能夠看見電腦那頭的ta認真的樣子。
學做教練,感受教練的魔力。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多少年來,教師更多的是對知識的傳遞,承擔的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心靈成長的培養者,學生生命發展的領路人。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來自社會對教師的期待,也有升學考試對教師的要求,還有學校對成績的壓力,教師的中心工作就只是圍繞成績而教,教師的心中也只有分數。因為教師心中沒有學生,只有成績,所以就看不到學生的需求和愿望,無視了學生的潛能,在成績的禁錮中影響了讓生命開花的時機。塔塔教練在講課時曾說:“教練是用生命關注生命。教練在縫隙中看到一點光,就會幫ta看到萬丈光芒。”教練是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根源,看到未知的自己,喚醒心中的巨人,變我不行為我能行,變我能行為我一定行。從教師到教練的轉變,是對教育生態的重建,改變當下的教育教學生活,用覺察的力量對話學生,實現對生命的影響。從而創造教育的美好。教師們在對話練習中,無不驚嘆教練的神奇,切身感受到了教練式對話的價值。記得在分享的過程中,就說了教練式的對話,讓整個場域充滿了愛和同在,我想,有了愛的滋養,有了同在感的安全,教育怎會不發生改變?教育又怎樣不會創造奇跡了?
對話課程,不斷收獲成長。作為助教,三個層面的對話,充分感受到了對話的魅力,在對話中一次次被賦能。為了更好支持到小組,助教需要和教練做更多的對接,還要和各組組長進行復盤,探討對話過程中的問題和亮點。其次就是和大組內的老師進行深層次對話,從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能看見不一樣的力量。就像U組的初心一樣“做真實的自己,共創教育的美好。”在這個共同下潛的學習共同體中,被一次次感動,被一次次賦能。
七次課程的學習,每一次都是干貨,對自我的認識、對情緒的認識和管理、關于聆聽和發問的學問、伙伴關系的建立等等,都讓我切實感受到了教練這個角色的魅力,在每一次的嘗試中,努力做到像教練一樣支持被教練者,給被教練者給予支持的時候,我也被老師們覺醒的力量所激勵。要說助教之旅給我最大的收獲,那就是讓我看到了覺察的力量,這種力量無聲勝有聲,這種力量猶如春風化雨。在教練式對話練習中,大家都能打開心靈,打開思維,打開意志,下潛到問題的根源,彼此聯結,最終達到自然流現。每一次看到被支持老師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都會讓人感覺到陽光照進了生命,不但給予了生命溫暖,而且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一個月的學習時間聽著很長,但是過得真是飛快。其中也不免很多感動。一是李大昕助教帶給我的感動。記得班委在錄制助教團隊視頻時,我告訴李大昕助教讓她錄制,但是她執意我錄制,她說:“這樣的機會就讓給你們年輕人,多鍛煉多成長。”一瞬間,我的心里全是感動,這樣的一份鼓勵和關懷,讓距離變得近在咫尺。二是組長馬增信老師帶給我的感動。2組的康紅敏老師經歷了好友的永遠離去,這件事讓她無比悲痛,很難走出這樣的困境。記得康老師在分享的時候,她的無助和悲傷讓整個場域變得沉重,馬老師帶領組員全然陪伴她,給她家人般的鼓勵和支持。在和組長召開復盤會時,我們再次談到了康老師的狀態,馬老師說康老師、王軍老師和他都在山東,等課程結束后,會在線下去見康老師。相遇便是難得的緣分,由學友成為了朋友,更像家人般的情感,讓我感動不已。三是感動于沛銘教練的看見。在和教練復盤的時候,沛銘教練說我今天的狀態是最放松的一次,臉上就能看出沒有困惑。可能這就是教練的覺察力,她的話一下子說到了我的心里,因為這一次的助教工作,我找到了自信,也有了助教的一種狀態。被看見的幸福讓我感動了很久。
學習是為了成長,也是為了學以致用,改變當下的教育,看見曾經未曾注意的美好,擁抱教育的幸福樣子。獨行速,眾行遠。未來一定是一個抱團取暖,注重團隊協作的時代。只有聚集更多優秀的伙伴,心懷相同的理想,建立學習共同體,利用所學,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賦能,彼此鼓勵,彼此支持。我想要影響和改變身邊的人,自己必須強大起來,否則很難有一種力量可以改變他人。就像教練必須先是自己的教練者,才能教練別人。但是,困難不是阻礙前行之路的障礙,既然選擇了前方,就要不遺余力。努力在教練型教師的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不忘初心,把教育的美好還給孩子們。
都說這次課程的結束,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看到伙伴們都依依不舍的感情,說真的多么希望課程沒有結束的那一刻。不過,探索不止,對話不停,在這個如家的學習共同體中,為了教育的美好,為了生命的絢爛,我們不會解散,反而齊心協力,攜手前行。
一路走來,各位家人們收獲滿滿,一字一句都是成長的見證!
U1:
頡愛英:我們越來越喜歡這樣的開放場域,無論是專家模式還是教練模式,只要你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有困惑,拿到這個場域與老師們分享一下,立馬會得到同伴們的支持、理解,收獲滿滿的能量。你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背后有一群人在支持著你。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郝婷婷: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當他們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試著去感知,去關愛,去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讓他們也被看見,被溫暖,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善良的,只是我們打開他們世界的方式不妥當。作為教育者,只要我們對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做出一點點貢獻,那我們也是成功的。
李芬:伙伴關系是美好的,只有走進學生會心里用心聆聽,通過一些開放的問題讓孩子打開心扉,用閉合的問題確認需求,真正賦能我們的學生也正賦能自己!
郅慧: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現在的我對于愛的體會更深刻了:愛是尊重,愛是接納,愛是支持……唯有慢慢消化,將這些世間真諦與自身緊密融合,在生活中自然流現,才不辜負這趟奇妙的旅程!
U2:
李芮麗:專家型的建議讓我更加明晰利弊,教練型對話讓我看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十幾分鐘的對話讓我靜下來感受,內心充滿力量,跳出舒適區,接受挑戰,擁抱不確定的未來吧!尤其是大教室分享后內心更加喜悅,安在當下,靜待未來!
馬增信:在專家模式下,各位“專家”都很熱心,也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有趣的是這些建議看上去都還不錯。但感覺案主卻無所適從。我的感覺,在這種情境下,案主的思緒會比較亂,因此選擇就非常困難。到了教練模式環節,每位“教練”改變了原來的談話模式,開始以傾聽的方式深度聆聽,同時,以開放的詢問啟發案主的自我覺知,由建議改為讓案主真正體會當下自己,聆聽一下自己的聲音。這種溝通雖然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直接的建議,但因為啟發了案主的自我,案主的情緒更穩定,也更容易從自身找到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康紅敏:我特別憧憬塔塔教練所講的當一個孩子的心靈被全然接納支持到之后,他渾身所散發出來的那種對世界的悅納對處理問題的能量,那種欣欣然向上生長的生命狀態。愿我好好學習,愿我遇到的孩子們都能有這樣一種美好的生命狀態。今天也被小組的李老師感動著,感動著她對孩子的細心對孩子的那份愛心,我想有這樣的一份初心有這樣好學的態度,她一定會走進孩子的內心,開啟生命中美好的對話。
王軍:通過伙伴們的發問,讓我理清思路,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同時也清晰了方向:1、發問的基礎是要認真聆聽。只有聽清了案主的敘述,才能更好的發問。2、在老師與學生談話,領導與老師談話時,一對一的教練模式效果要遠遠好于專家模式。因為在教練模式中,被談話對象會感覺到被尊重、被看見,感覺到平等。3、教練技術需要多練習,多實踐,才能不斷提高。
U3:
張海冰:我在小組中與大家交流了和那個淘氣的學生的故事,在這幾次學習中,我的心態在改變中,發現孩子的優點,發現閃光點就賞識、鼓勵,發現孩子的潛力,即使是批評也用賞識和表揚來包裝,耐心地傾聽、真誠地贊美,真的感到師生關系越來越好!真心地感謝老師的的賦能。
黃春榮:1.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什么樣的老師,我就做什么樣的老師。2.從學業的期待轉為對生命成長的期待。3.希望別人的支持的同時,也要支持別人。4.尊重和信任是教育開始的地方。5.信歲月,相信種子。6.伙伴關系是以場域為中心,學習共同體。
李秀琴:作為案主,我和大家分享了一個相對正面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我在嘗試著用教練式對話與孩子們進行了溝通,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在我們組分享的過程中沒有運用到課程中的對話模式,又因為直播故障只進行了一次分享,后張海冰老師也分享了一個案例,黃春榮老師終于用“你信息”把我們的話題拉回到教練式對話。
周長云:今晚的學習又是收獲滿滿,信念是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和濾鏡,生活中要學會將消極的信念轉化為積極的信念,教練式的聆聽,是聽對方語言背后的意圖、情緒、需求、價值觀、信念、使命,教練是把限制性信念轉化成積極性信念的過程。我是世界的源頭,愛是問題的答案,唯有不斷學習,并做到知行合一,成為智者。
U4:
張艷紅:一個缺愛的孩子會沒有力量,切少自信,愛是最美的語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智慧的愛成就孩子的一生。今后在學習和工作中要認真聆聽,精準發問,給與對方同在反饋。支持對方就是支持自己。
胡軍紅:在接受反饋的過程中,我感到他們看到了我的努力,認同我,尊重我,我也愿意與他們進行這樣的交流。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轉變,從對學生成績的期待,轉為對生命成長的期待。在這次學習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持”。同伴們的支持,讓我感受到了同在的力量。
張玉紅: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但花期不同,更需要我們全然的關注,陪伴和支持,這期間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的U4小組就像我們四個人的心靈氧吧,我們在這里真實的交流,彼此看見,用愛聆聽。每個人的覺察日記都在感恩,都在覺察,都在被滋養。
王德國:塔塔老師分享與孩子的對話案例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力很大的,發現學生的需求,用心觀察,用心聆聽,表達自己的感受給學生賦能,然后共同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和辦法。
U5:
宋凎:不帶評價地反饋行為、情緒、需求,以及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所達到的效果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期望在平時能夠多加練習,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駱榮春:交流中,眼睛、耳朵、心要和王要結合起來進行同在式反饋,讓孩子通過問題反饋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用評價性的問題去提問,會影響孩子發現問題的視角。
關海波:同伴給我的反饋中,那些可視、可聽、可感的同在,讓我對尋求更恰當的解決方式,有了深入探索的欲望,我內心不再懼怕孩子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而是希望在問題中運用學到的方法,解決問題,希望我與學生同在,希望我們的師生關系在一次次的溝通中更融洽。
普利輝:要在對話中建立伙伴關系,就得關注“怎么說對方才會喜歡聽;怎樣聽對方才喜歡說”的關鍵性問題。比如,說的時候盡量做到說的內容對對方有用,說的時候不加以評判。又如,聽的時候會用耳朵、眼睛、心來傾聽,充分關注對方描述中所反應出來的情緒、需求等等。
李秀琴老師的每一次視覺筆記,都讓人耳目一新!看看她的視覺筆記成果展吧!
最后看看我們U組的全家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