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農歷7月初七,我已經是8歲哥哥和四歲弟弟的媽媽了,孩子們不知從哪聽來牛郎與織女,居然纏著我問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我一邊回憶一邊講,記得小時候,農村家中院里種著幾株夜來香,每逢夏天晚飯后,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們圍著夜來香樹下玩耍,等待年輕的媽媽忙完手上的活給我們講故事,那時候講得最多的是牛郞和織女在七夕鵲橋的故事。我那時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總是幻想著看到七夕晚上發生故事的經過。可那時太小,對陰歷沒有太多概念,一直錯過,直到現在,一夜來香已不存在,牛郎織女的稍稍話,再也不能聽到了。
上學后,很喜歡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心里總會對牛郞織女不能常相見而嘆息。
現在,七夕節原本的習俗已被遺忘,而由于牛郞織女愛情傳說的存在,被大家稱為“中國情人節”。
孩子們聽完故事居然給我的“牛郎”電話:“爸爸,你知道織女嗎?你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嗎?”
轉眼我已經過30春秋了,望著孩子們。是為牛郎與織女不能在一起而惆悵,還是覺得人生何不像牛郎與織女呢?久合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有緣千里來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