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說,生命中的那些遇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你一定會遇見誰,他也一定會教會你一些東西。
若如相欠,怎會相見。
沒有隨隨便便的相遇,也沒有隨隨便便的離開。
若千遇見文便是如此。
若千,并不是像普通女孩那樣讀書長大的,因為家庭原因,17歲的她早已在外求生。
那一年夏天,當她第一次踏入工廠的時候,是文領著她熟悉環境,日后的生活中,也是他給予她諸多關心。
他,22歲,比若千年長五歲。
少年求生,會比同年人成熟很多很多的,22歲的他,有著三十歲的心,明白生活不易,更明白17歲的年齡該做什么事。
此后一年,在若千的生活里,他像哥哥,也像父親一樣,給她講述生活的真相,也會告訴她什么才是她該走的路。
勸她離開,勸她回頭,不要任性。
一年以后,若千選擇再次回到了學校,繼續讀書,而文也就此從她的生活里消失了。
若千一開始來到工廠,一半是家庭的原因,一半是自己不想讀了,覺得讀書沒有用,索性來打工,然而工廠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再加上遇上了文這個人生導師,她決定離開了,去到她該去的地方。
17歲,花一樣的年齡,長知識的季節,培養能力的時候,最該出現的地方不該是工廠,而是學校。
還好,她遇到了文,做出了最適合她的選擇。
可以看出文就是倉央嘉措所說的她該遇見的人,是教她學會成長,回到正確的人生軌跡的人,這是一種緣分。
一年的時間,若千回到了學校,文也完成了改化的任務,離開了,看似隨機,卻是宿命。
我們總會遇見一些人,在合適的時候,幫我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看似是偶然的,其實卻是必然,是彼此的命中注定。
一定會有誰是誰注定的陽光,照亮彼此的生命。
若無故事,不會相遇。
就像看神話小說一樣。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一眼鐘情,一定是因為彼此之前有過什么牽絆。
例如,司音和墨淵上神的金蓮,前世的淵源,造就了現世的鐘情,素來寡淡,只為等彼此,不管時間早晚,最終相守。
前世相遇,今生再見,所謂緣分,便是這過去未解的牽絆。
人與人之間,尤其如此。
有些人是來教會你成長的,有些人是來帶給你快樂的,有些人則是在你的人生岔路上為你指點迷津的。
我們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命中注定的遇見,不管時間長短,不管之前你們有沒有相互認識,你們總會在一個節點上彼此相遇,由陌生到熟悉。
遇見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而離開也是很必然的事。
我們人生的每個時刻,都在遇見,也在離開。
例如我離開了大學的老師,遇見了工作上的老師,例如我離開了我的大學室友,遇見了新的同事。
他們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構成了我豐富多彩的人生,生活中的很多經驗,也都是他們傳授給我的,幫助我成長,幫助我更好地適應生活,工作。
遇見他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離開,則是一件悲傷的事情,縱使不愿,我們也要去經歷,去面對,生活總是在向前,所以快樂會多于悲傷。
樹上春樹曾說:“迷失的人就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在相遇”
遇見你,是命中注定,離開你,是生命使然,所以擁有的過程最為幸福。
我期待我們的相遇,也珍惜我們在一起的快樂,至于離開就隨緣。保留相遇的記憶在心底,不遺忘,時時回味,偶爾想念,也是一種幸福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