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朋友們、學生們知道我要來韓國之后,最多的問題是:你的兒子怎么辦?
兒子怎么辦......?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從他1歲開始,我就很少在他身邊啊......
2003年,考慮到在韓國生活的話,需要自己掙錢,可是想來想去,自己能做的只是當漢語老師。
但是之前的專業是生物化學和歷史,所以需要重新系統學習漢語教學方面的知識。
上網查了一下,知道了對外漢語教師這個職業。
那時候正好還有漢辦的資格證,所以我馬上報班上課,把兒子留給媽媽,自己開始學習。
在家苦讀兩年,背下了一摞書,幸運地趕上末班車,考下了《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證書(高級)》。
然后,開始教課,開學院,管理學院,忙得暈頭轉向,就更沒有時間陪兒子了。
還記得2007年,兒子四歲,有一次,他來我辦公室找我玩兒,但是我突然要陪一個學生出去吃飯。
他哇哇大哭,撕心裂肺地喊:“媽媽,媽媽”。
但是我還是狠狠心,在他面前關上門,走了......
平時和他約好一起做什么,也總是因為我有這樣那樣的事,不得不改時間或者取消。
但是兒子始終沒有怪過我......
有一次,媽媽在兒子面前抱怨我總是這樣。兒子說:不要說我媽媽,她不是故意的。
媽媽告訴我這件事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流下來了。
再然后,他慢慢大了,上小學了,一直住在姥姥家,我們一兩個星期才能在周末見一次面。
但是周末我一般也都在忙,不是出去上課,就是躺在床上做資料,看韓劇。
他從小就學會了幫我做咖啡,自己煮拉面,甚至自己做泡菜湯。
我生病的時候,他上網查這種癥狀是什么病,應該吃什么藥,然后去樓下藥房給我買藥。
還背著書包一個人去超市買東西,給我做粥,做蜂蜜蒸梨......
大概十歲的時候,有一次,假期結束了,他要回去上學。
臨走之前,他皺著眉頭對我說:媽媽,我覺得你自理能力有點兒差,怎么辦呢?我走了誰照顧你呢?
雖然這件事我一直當笑話跟朋友們說,但是想起來其實也有點兒心酸。
兒子就是這樣長大的,所以,我決定來韓國的時候,也根本沒想過兒子應該怎么辦的問題。
因為,即使我不在身邊,他當然也可以很好地照顧自己。
在別人看來,我應該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
但是,我認為,我帶給兒子的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沒有媽媽在身邊照顧,所以他獨立性很強,一起旅游的時候是他帶著我,而不是我帶著他。
從小要自己處理很多事情,所以他情商很高,也很會為別人考慮,身邊的朋友都喜歡他。
周末在家休息的時候,在兒子面前,我對我的壓力毫不遮掩,他要安慰我,給我出主意,所以喜歡動腦筋解決問題。
還經常聽我說管理學院的時候遇到的問題,然后自己上網查法律條文給我看,所以從小就有法律意識。
和學生吃飯的時候,我故意帶著他,他有很多機會見大企業的CEO和外交官,知道優秀的人是什么樣的。
我一直積極努力工作,他看在眼里,所以到晚上11點也要完成當天要背的單詞之后才睡覺。
......
那么,媽媽,一定要是“媽媽”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