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共40個穴位,昨天就全部說完了。
手陽明大腸經的主治
一、經絡癥:齒痛頸腫,口干喉痹,鼻塞流涕,鼻衄,目黃。
二、臟腑癥:腹痛,腸鳴,便秘,泄瀉,下血,脫肛。大腸氣竭絕,則泄利無度。
今天來總結下,估計大家都忘記大部分了吧。沒關系,只要有點印象就很不錯了,接下來就需要把下面這首歌給背下來。
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分寸歌(左右各20穴)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尋來本節前,
三間節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
陽溪腕上筋間是,偏歷腕后三寸安,
溫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
曲池屈肘紋頭盡,肘髎大骨外廉近,
大筋中央尋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
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舉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
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溝旁五分,
鼻翼中點外迎香,大腸經穴是分明。
如果真想學好針灸,那么先抄上三遍,再去背,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的,那可以直接往下看。
手陽明大腸經穴主治齒痛,所以很多穴位都有這個作用。如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手三里,曲池都有治齒痛的功能。
因為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里,肺開竅于喉,所以手陽明大腸經也能治療喉部疾病。扁桃體發炎時可以在商陽放血,其他如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曲池,天鼎,扶突,這些穴位都能治療喉痹。
手陽明大腸經的五腧穴按井、滎、俞、經、合的規律排列是:商陽、二間、三間、陽溪、曲池,陰陽五行的排列是金水木火土。
也就是商陽是井金,二間是滎水,三間是俞木,陽溪是經火,曲池是合土。
手陽明大腸經,為庚金。起商陽,終迎香,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
是動病:齒痛,?腫。
是主津液所生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氣有余則當脈所過者熱腫,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虛則寒慄不復,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補 ? ? ?用辰時,曲池,為合土。土生金,虛則補其母。
瀉 ? ? 用卯時,二間,為滎水。金生水,實則瀉其子。--《針灸大成》
肺與大腸相表里,同屬金,肺為陰金,大腸為陽金。
所以商陽的屬性是與大腸經經穴本身的屬性是相同的,都是金。商,金也,所以叫商陽。井主心下滿,所以商陽除了主治口齒、咽喉部病癥時還能治心下滿。這個穴位是急救穴,商陽、大椎放血能退燒。
卯時氣血流注手陽明大腸經,也即是早上的五點到七點,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里順時針揉腹部能幫助排便。便秘的童鞋少吃虛寒性的瀉藥,早起揉腹站站樁會更好。
如果是虛證,用補法時在曲池處下針,因為曲池是合土,土生金,所以是手陽明大腸經的母穴,但凡虛證都可以在曲池下針。曲池一定要拱手取才準確。
用補法時最好在辰時下針,辰時是早上的七點到九點,是脾經運行時間,胃經屬土,土生金。
用瀉法最好在卯時,針二間,二間是滎水,金生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子穴,
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陰經沒有原穴,陽經才有)
合谷:虛實皆撥之。《針灸大成》
合谷虛癥和實癥都可以治療。面口合谷收,面部的問題都可以在合谷下針。合谷孕婦可瀉不可補,補則墮胎。因為怕手法不熟練補瀉的分不清,所以孕婦禁針,連按揉都不要去按。
手陽明大腸經常用的穴位是商陽,合谷,手三里,曲池,其中合谷和曲池是大穴,更要牢記。
合谷面口收,臨床應用首先就是用合谷治療口面五官病癥。然后是咽喉病癥、婦產病癥(如經脈不調,乳腺炎,乳腺增生)、諸多頭痛病癥、傷寒病癥以及痛癥。
曲池的治療面也很廣,一是中風病癥,二是瘡瘍病癥,三是外感病癥,四是小兒病癥(小兒麻痹,多動、泄瀉),五是肢體病癥(如手臂痛,兩腿麻木,手臂麻木,關節痛,肩周炎等大多都要曲池與其他穴位配穴)
最后捋一遍,細心的童鞋已經發現了從商陽到曲池這一段的穴位,大部分都能治齒痛或喉痹等口面部的病癥,其間上下廉手三里等開始能治療手臂部的病癥,從曲池往上都是手臂部肩部的病癥,從肩部開始的穴位除了治肩背部的病癥外開始能治咽喉部等病癥,最后的禾髎迎香則是就近治鼻部的病癥。
當然因為這些穴位都是在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再重復一遍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里,所以肺經部的病癥(如咳喘)也都能治療,而肺主皮毛,所以皮膚方面的疾病也能在手陽明大腸經上治療,如曲池治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