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夜晚,急匆匆往家趕,猛一抬頭,看到一輪淺黃的圓月掛在樓頂。雖然有些朦朧,卻十分迷人。
不由得放慢了腳步,我想陪著月亮走走,享受月亮伴著我的溫馨。我走,她也走;她走,我追隨。
腦海里出現的不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的畫面,也沒有凄美的旋律。我不思念誰,也沒有誰會思念我。我怕月亮太累,承載不起太多的夢。
腦海里確確實實有幅畫面。夏日的夜晚,月朗星稀。我們姊妹幾個圍坐在圓圓的谷堆旁,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涼爽的風輕輕吹來,多么優美的旋律,久久在耳邊回響,回蕩。
切換到另一個畫面:夏夜,月亮很圓,沙灘上的瓜地里,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手拿一柄鋼釵,正向那匹獾刺去。兒時的快樂總是離不開月亮,月亮卻不是兒時的玩伴。
看到月亮,一定會想起毛姆。你是低頭撿拾那可憐的六便士,還是抬頭追隨那輪一樣橙黃的月亮?這取決于你心里是否有月亮。
古人喜歡月亮,把月亮寫進詩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好美好美的意境啊!
我也喜歡月亮。明月裝飾了我的窗戶,我裝飾了誰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