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卷
公眾號 | 卷卷花園 (原文標題: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
1.
晚上七點多,終于選好一條legging,一件bra top,還有一個tee,湊齊了一整套運動裝備,下單完成。
這是我跑步的第六周,在堅持一個月多的跑步之后給自己的獎賞。
下單完后,換上運動服,開始今天的跑步。耳機里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思緒便開始自由地飛舞著。突然想到最近有個朋友問我,“如果我三十歲還是這樣窮怎么辦?還是買不起房,還是一無所長,一事無成怎么辦?”
就像以前一直聽過的那句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句話也只說了一半,后半句是,但光腳的會怕光腳一輩子。這些問題和擔憂,其實都指向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你是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
活在當下的人會更多地考慮當下的自己是否快樂,而不太去思考未來,比較普遍的例子就是月光族,他們會work hard,play harder,暫時不會去想未來家庭、房子等等問題,工作也會很努力,因為他們全身心都在當下的事業上,相信未來會自然有很好的晉升和回報,對于未來,不必擔心太多。
活在未來的人,一般會更多焦慮,很多工作狂就屬于活在未來,對于未來的擔憂會讓他們更加賣命地工作,也會傾向于大量的存錢,為未來做打算。
處于兩種極端的人,其實不多。大多數人還是處于中間,只是有些人更多地活在當下,有些人更多地活在未來。而最初那位朋友,他顯然是活在未來比較多,對未來有更多地擔心和焦慮。我身邊這樣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都是這樣,年齡看起來已經老大不小了,但其實才剛從學校的象牙塔出來不久,有些還在深造,厚積薄發。二十多年的知識輸入,早就想找塊地撒野般地輸出,卻不知這社會跟學校里學到的看到的,根本就不一樣,碰壁和挫折是家常便飯,但好在年輕,還能屢敗屢戰,再接再厲,但也因為年輕,怕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一旦開始自我反省、思考未來,就容易焦慮。
另一方面,一味地活在當下也不是個好方法,對于未來發生意外的抗壓能力會差很多,就像你把自己的未來大多都壓在幸運上面一樣。如果從不考慮未來,萬一失業了怎么辦?萬一父母不能再給你任何經濟支持怎么辦?萬一家里突然發生任何意外(比如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怎么辦?這些其實都需要考慮的,身為獨立的個體,應該自己對自己的未來負責,而不是靠父母或者伴侶,因為沒有誰能絕對地靠得住。
所以,怎樣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一個問題。
2.
不知不覺跑了三個循環了,自己呼吸還好,不像以前那樣大喘氣,想想和六周前的自己相比,進步了太多太多。
一直是個長跑渣,跑八百米都能喘成狗的那種,因為心率一直比較快,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所以死性不改,總是想用長跑這樣的有氧運動來調節自己的健康。身邊有兩位同事Jackie和Alison都是跑步愛好者,或者應該說發燒友。Jackie是那種一天不跑步就不舒服,大大小小馬拉松參加了無數,而且她的老公就是跑步專業教練。Alison算是后起之秀,參加過一些5k,10k等,后來漸漸加強起訓練,每天6邁起步(接近10公里),每個月參加一次半馬,堅持著準備最終全馬的比賽。有她們這兩個活榜樣,心里對長跑更多了份好感,也想著哪一天能參加個5k,然后再半馬,也是很好的事情。
之前跑過好多次,和花園一起跑,自己單獨跑,健身房跑,戶外跑,經常一次跑很快,然后停跑一個月,通常都堅持不下來。
后來突然看到公眾號warfalcon推薦的《愛上跑步的13周》,里面的計劃確實很簡單,每周只需要跑3次,從簡單到難,最終目標是跑10公里,第一周第一次訓練只是跑1分鐘,走2分鐘,如此循環做8次。覺得這就很適合跑步渣的我,便開始按照計劃慢慢進行,也不再想那個遠大的半馬目標,只想著每周堅持訓練,最終便能達到10km的目標。
3.
回到之前那個問題,在活在當下和活在未來找平衡點,突然發現自己找到了答案。其實這就和我的跑步訓練一樣,對于人生,心里或多或少可能有個大概的想法,或者夢想在前方,但具體怎么去實現卻不一定有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于是乎,有時找到了方向,打雞血般快步前進,有時走太快太累喘不過氣,歇很久都還沒緩過氣來,好像又回到了起點。人生路漫漫,真不用太急,現在誘惑那么多,好多人都有現代社會的FOMO綜合癥,fear of missing out, 翻譯過來就是怕錯失任何機會。
舉個例子,周末的下午,你可能想看本理財書提升自己的理財,然后又覺得太俗,可能想換成看文學書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然后又覺得太浪費時間,突然想著好久沒健身,又想去健身,但還沒換好衣服,又想著算了好不容易一個周末,想好好休息,不如看部電影放松一下,但心里還有千千種其他可能自己怕錯過,比如和朋友聚會,和父母通個長長的電話,逛街,上課,爬山,等等。這就是典型的FOMO,想做且能做的選項太多,結果導致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怕沒有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時間,怕沒有參與到所有有趣或有識的事情。
對了,還有不斷的點開微信朋友圈,生怕錯過其他人的新鮮事,也是FOMO的一種表現。
因為有著FOMO,所以現代人容易焦慮,也是為什么那么多書教大家活在當下,因為實在很難活在當下,怕當下選擇不是自己的最佳選擇。
4.
終于跑完七個循環,完成今天的訓練量,一個人開心地走在空曠的操場,只有自己一個人,耳機里還放著自己喜歡的歡快的音樂,忍不住大聲地跟著唱了出來,揮舞著自己的胳膊就當作是拉伸,慢慢往家走去。這一刻,全身心都特別放松和開心,突然覺得擁有了全世界,融入了這個異國他鄉。
思緒又回到如何選擇的問題,嗯,難道不是該選擇讓自己開心的選擇嗎,畢竟人的終極目標是過得快樂幸福。
但怎樣的選擇是讓自己開心的呢?我覺得有兩種,一種是讓你短期開心的,但事后可能會內疚自責反而更加不開心,比如暴飲暴食、花一大筆錢買超出自己承受范圍的東西、沉迷電視劇等等;一種是讓你長期開心的,與前者的區別是,這樣的事你做了之后你不會自責,反而會更加開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讓自己長期開心的事。就我個人而言,跑步、寫文章、看書、做菜等就是讓我自己長期開心且不會內疚的事,享受在其中的過程,事后還能有滿足感,相信你也有屬于你自己的這類事,可能是跳舞、可能是唱歌、可能是健身、畫畫、爬山等等。
讓你長期開心的事,一定要時常做,這樣能讓你的精神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之中,而且未來回想起來,你也會覺得,這幾年過來還是挺開心值得懷念的,而不是只有,這幾年過得真不容易。另外,情緒是能感染人的,如果你處于一種較好的情緒中,與你共事的人們也能感受到,這樣對于你的印象也能大大提升。
讓你短期開心的事,可以用獎勵的形式給自己,比如完成一定的挑戰之后再獎勵給自己,這樣便能有效降低很多內疚感,又能讓自己開心。
5.
回到家啦,洗了個熱水澡,再敷個面膜,太舒服。
整理下思緒,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需要自己來平衡,如果你是20%當下,80%未來,那么可以適當調整為40%當下,60%未來,這樣可以有效提升你對自己當下的幸福感。怎么調整呢?多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讓自己長期開心的事情,這樣能很快調整自己去活在當下。但如果你是80%活在當下,20%活在未來呢?建議可以適當開始理財存款,偶爾花點時間思考自己10年、20年后大概想要怎樣的生活,而自己這樣一直下去能否接近向往的生活,對當下做適當規劃。
而不管你是哪類,都要控制自己的FOMO癥,自己給自己提示,沒有什么機會是不能錯過的,對于誘惑要在腦袋里多一個聲音提醒自己,這些錯過了也沒什么大不了。:-)
所以,當我跑步時,我錯過了什么?
晚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