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京最為靈秀的地方當屬鐘山。
完全被樹木覆蓋,被南京人譽為城市綠肺的鐘山,座落在南京城東,東西長7公里,南北最寬處4公里,周圍20余公里,主峰海拔448米。山脈呈向南開口的弧形,弧曲向北突出,城內的富貴山、九華山和北極閣等小山都是鐘山的余脈,形成了山城相接,林城相依的格局。
城市是繁華的熱土,山林是寂靜的梵音,一熱一冷,一動一靜,一張一弛,一濁一清,成就了陰陽互合奏響的美韻,促就了凹凸相銜圓通的和諧。有了鐘山,南京的龍蟠虎踞的美譽得以千古傳誦。北京的香山,成都的青城山,昆明的西山,都是名山,但是都有一個缺憾,離城市遠,親近一次不容易。鐘山得天獨厚地與城市緊緊依偎著,婉如城的貼身背心,溫暖著城,體貼著城。
一座城市有山,就生出無限的風光;一座城市有湖,就增添了無限的柔情;一座城市有江,就涌動無限的活力。南京有山有湖有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十朝都會”、成為曾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實屬必然,既是大自然的賜予,也是千百年來無數勞動人民對南京的打造,而鐘山為南京具有的歷史地位始終奠定著重要的基礎。
鐘山,充滿著無限靈韻和魅力,走進它,親近它,你就能夠切身領略它她萬種的風情,品味她熱誠博大的情懷。
春天里的鐘山,小草頂著青青的尖角,從枯草叢、從泥土里鉆出來,給山坡上、小溪邊最先寫上嫩嫩的春字。林海一天一個樣地浮起淡淡的嫩黃、淺綠。樹的枝杈看上去不再孤單單的瘦骨伶仃。一夜東風過后,滿山遍野滿布著喜盈盈的綠。依偎在鐘山懷抱的梅花山隨著天氣的轉熱,梅花盛開,香雪似海。前來觀梅賞梅的游人摩肩接踵,盡情享受春天的盛會。
夏日里的鐘山,是涌起浪峰波谷的綠色的海洋。高大的樹木樹冠相接,樹葉繁茂,如蓋成蔭;低矮的灌木枝條抽長,密密匝匝,象扎緊的蘺芭墻,圍起讓人十分想窺視的風光;青草的生命力是最為強勁的,恣意繁茂生長著,對地表進行地毯式的覆蓋,與樹木共同編織起浩浩蕩蕩的綠色的繁華夢想。山間的小溪流水淙淙,小魚小蟹嘻戲游動,煞是可愛。鐘山腳下的紫霞湖,山林環抱,碧波蕩漾。一到夏天,那里是游泳愛好者盡展美麗身姿和美好風情的地方,尤其是與山林和諧地凝結在一起,構成一幅迷人的圖畫。
秋天里的鐘山,丹桂彌香,仿佛把山薰透了,走進山,會感到浸泡在醇香中,變成了活力四射的香料;隨著金風送爽,樹葉擁著一夏的柔情落在沉沉的大地上,滿寫著滿足和無悔,鋪就成熟的金黃。
冬天的鐘山,清洌空闊,萬木蕭肅,山形顯畢。而一場大雪過后,鐘山就給素裝包裹起來,凹凸有韻,就象妖嬈萬端并透著冷艷的美人,讓你既喜歡又不敢冒犯,只能小心翼翼地走近她,留下虔誠的足跡。
鐘山,就象你愛戀的女人,什么時候看到她,甚至想到她都會令你激情勃發,愛意綿長。
我曾經在位于鐘山北側的堯化門生活了十年,從住所和辦公室抬眼即可眺望鐘山。常常被繚繞鐘山的奇麗的云彩所吸引,所驚嘆,所神游。云有時候婉如潔白的長長飄帶,靜若處子,祥和佛慈地高懸在山腰;云有時候萬馬奔騰,象是趕赴南天隆重的盛宴,急速地從頭陀嶺飛卷而去;云有時候儀態端莊,華貴地輕移蓮步,久久地在山頭駐足,高高地俯看著蕓蕓眾生。云與云沒有一朵是相同的,也沒有一朵是完全靜止的,云朵在自身不斷變幻的同時與另外的云朵輕盈地融合成更大更美的云朵。云的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為鐘山增添了嫵媚的美麗和神秘的仙性。
鐘山獨特的地理風貌不但造就了奇特的云景,而且造就了各種壯觀的形態。
鐘山自古以來有龍蟠之說。最早把鐘山比喻成龍的是李白,“鐘山龍蟠走勢來”的詩句給鐘山以點睛命名之筆。傳說諸葛亮評價“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也把鐘山看作龍,并且是帶有帝王之氣的皇龍。遠眺鐘山,龍蟠的氣勢浩然而來。東峰小茅山勢如“龍頭”,居中的北高峰恰如“龍脊”,西峰天堡山狀似“龍腰”,接下去的一連串低山丘陵,形同擺動的“龍腳”。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而鐘山得有龍蟠的贊譽,可見鐘山從古到今受到敬崇的程度。
如果換個角度和季節看鐘山,會有另一番神奇的驚嘆。記得前幾年報紙報道某某山形如睡佛,還配以照片。受此報道的啟發,我記得有一次從山南經過,只見山脈起伏,曲線優柔,就象一尊仰天長睡的巨佛,臥在碩大的翠蓮之上,悠哉悠哉著。有一次乘車從寧滬高速公路回寧,從車上望見鐘山,婉如盛妝的貴夫人,拖著長長的裙袂,高挺豐腴的身軀,昂立城東,眺望滾滾奔流的長江。有一次我走在鐘山腳下,那是傍晚時分,看見太陽慢慢地沉入遠處的高樓后面,天際間還透著一層淡淡的青灰色,鐘山正漸漸罩進晚霞中。我突然發現鐘山更象赳赳武士,神威英武,巋然傲立,與長江一起屏護著南京!
“橫看成嶺側成峰”,世間萬物都有不同的形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候去觀看,會有不同的印象和感受。景由心生,心由情生,鐘山在鐘愛她的人的心里美麗著生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