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若不來霾不散去,你若不來我去尋覓
寒冬臘月盼春風,漫漫長夜盼天明。
久亙霧霾盼晴空,久別你我待重逢。
若要盼得晴空來,鄉村效外去滑冰。
若要盼得君來到,興高采烈去踏青。
北方的冬天到了,沒有帶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卻把平原的霧霾來了。望天地間,渾然一體如一鍋渾粥,潑灑在我們身邊。咽炎,咳嗽,發燒……如野草逢春。忽來一夜霧霾來,多少人們被傷害。
究其原因,其一是工廠的排放,其二是燒煤取暖,焚燒秸稈,其三是車輛的尾氣排放。其四是天氣原因。
撇下其他不言,只說車輛的尾氣排放原因。如今轎車走進家庭,轎車越來越多,于是限號,限號只是制標不治本的問題。限制車輛生產,必將影響汽車行業的利益,限號影響作用不大,因為有的人家不只一輛車。其實,有的家庭買車使用價值未發揮到最大程度,甚至只是因為別人有了,我也得有的思想買了車。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看該學習日本的管理方法。加大公共交通投資,方便人們出行;鼓勵使用打車軟件,合理拼車,最大提高車輛使用率;解放思想,倡導低碳綠色出行。只有多措并舉,統籌安排,才能促使中國的交通行業健康,協調有序的發展,才能為減緩霧霾天氣做出一定的貢獻。
再說的就是嚴禁焚燒秸稈。禁止焚燒秸稈,不能一禁了之,古有大禹治水尚能
改堵為疏,今人何嘗試之?秸稈飼料化,秸稈還田,秸稈漚成可燃氣體,這些都不是技術問題,如果能很好的鼓勵推廣,誰還去焚燒秸稈呢?一種制度得有一定的人文彈性,不能執行制度極端化,我村有一老婦,因在壟溝點了幾個棒子皮,就被得去要罰一千元,好說歹說,托門走情,罰了五百了事。有人氣不過私下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呀?多少冒煙的工廠不管,只拿弱勢的百姓開刀呀!都說是人情是水,制度是岸,既不能使水泛濫沖破堤岸,又不能緊緊困住成為一潭死水。這個度得靈活有彈性恰當掌握。
如今,北方平原的霧霾依然猖獗,找到霧霾產生的根源,治定科學合理的措施,還一個風清天藍的優美環境。
最后,人微言輕的我再戲說幾句霧霾,引起在朝的人關注。
《霾愁》
古時候
口罩是一種小小道具
我在這頭
強盜在那頭
小時候
口罩是我的小小恐懼
我在這頭
護士的針頭在那頭
后來呢
口罩是03年的集體記憶
我在這頭
SARS在那頭
而現在
口罩是路人的防霾武器
我在這頭
卻看不清
誰在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