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壓力做朋友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這本書顛覆了我們的傳統思維觀念,即:壓力是有害的,必段像消滅敵人那樣把它消滅掉.

本書所要闡述的是壓力并不會給我們帶來負擔,"壓力有害"這一思想才會給你們帶來負擔,抗壓能力不強的人們,更可能會因"壓力有害"這一想法而變得抑郁或消沉.

第一章: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什么是壓力?壓力真的都是負擔嗎?

你的壓力思維模式是什么:壓力有害?壓力是動力?

這一章里主要檢測你對壓力的看法,以及思維模式的干預;我們可以改變對壓力的想法,獲得成長型思維,嘗試"自行改變"壓力思維模式,最后了解你的壓力思維如何在生活中運行.

第二章:迎難而上:身處困境時,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

壓力對每個人都是存在的,我們對壓力即焦慮又無可奈何,問題就在于怎樣確保它能轉化對我們和他人有用.

壓力給你應對挑戰的力量.

壓力鼓勵你社交,幫你學習和成長.

選擇你的壓力反應.

不同類型的壓力情境通常會引發不同反應.

社交壓力一般比其他壓力引發更多的催產素,這是好的,因為它驅動社會交往.

生活史同樣會影響你對壓力的反應方式,早年的壓力體驗對成年后壓力系統功能有強烈影響;基因也會塑造你的壓力反應模式.

當然,這些基因差異沒有天生注定的,它們只是建立了傾向,還要與生活經歷和自覺選擇相結合.

最后,身體對壓力如何反應,你也有發言權,壓力是幫你從經驗中學習的生理階段,意味著你的壓力反應很容易被刻意練習影響.

無論壓力過程中你采取了什么行動,你都在同步地教授身體和大腦.

沒有比練習新的反應模式更好的方式來改變習慣了,壓力的每個瞬間都是你轉化壓力本能的機會.

第三章:壓力和意義成正比:有意義,意味著有壓力

為何壓力與意義連接如此緊密?一個原因是,壓力看起來是真正投入角色,追求滿足意義感的目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當人們談論生活中最大的壓力源時,上榜清單是工作.為人父母.私人關系.照顧老人,還有健康.

研究同樣表明,低壓生活并不會讓人們如想象般幸福.雖然多數人預測如果不那么忙會更幸福,但事實恰恰相反.人們越忙越幸福,即使被迫接受更多的任務.

?  這類發現可以幫助解釋為何壓力不總是對健康和幸福有害,以及為何不應該害怕有壓生活,人們生活中最普遍的壓力源和最大的意義來源往往重合,很明顯,壓力甚到會帶來幸福.

有時候,身處壓力環境中,你得轉換思維.研究表明,在壓力時刻反思你的價值觀能幫你更好的應對它.

逃避壓力的代價

期望無壓力的生活,不是不正常,然而,追求這個愿望,會付出沉重代價.事實上,伴隨壓力而來的很多負面結果,實際都是企圖逃避它的產物.心理學家發現,企圖逃避壓力,會極大降低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快樂.逃避壓力還會帶來孤獨.

壓力繁殖是企圖逃避壓力的諷刺性后果:耗費掉應該支持你的資源的同時,你創造了更多壓力源.當壓力不斷累積,你漸漸無力招架.離群索居,因此更容易依賴逃避性策略,比如企圖掃清壓力情境,或者以自毀行為轉移注意力.越堅定逃避壓力,越容易隱進向下的螺旋.如同心理學者理查德.瑞恩,韋羅妮卡.胡塔和愛德華.德西在{探索幸福}中寫到的一樣:越相得到最多愉悅感和逃避痛苦的人,越可能失去生命的深度.意義和人心.

選擇看到壓力和意義的聯系,能夠將你從生活出問題了或者你沒能力應付挑戰這樣的抱怨思維中解放出來.即使并不是每個令人沮喪的時刻都有目的,從生命更廣闊的層面來看,壓力和意義形影不離.秉持這樣的觀點,壓力不會變小,但會變得更有意義.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