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呢?有一棟大house?有用不完的鈔票?可以隨心所欲的游山玩水?可以任性恣意的瀟灑一生?是著名的奧特曼打小怪獸?抑或其他我想不出來的幸福方式?
對于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我來說,這些自然是不能一一實現了,可是我不幸福嗎?曾經我也認為自己不幸福過,老公的得過且過,工作和家庭的勉強兼顧,身體的各種不適,真的,有段時間我的天空是純黑的。為了改變這種低氣壓的狀態,我尋求改變,我開始練習瑜伽,增強體質,開始看書.....然后身邊正能量的群體就增加了,自己也真的正能量好多,這個時候突然看到了《恰到好處的幸福》這本書,雖然我境界不高,但是也更多的理解了一些幸福的定義。就像孩子經常感嘆:我好幸福啊!問他為什么,回答多種多樣:因為我能和你們在一起,因為今天吃了好多好吃的,因為今天老師表揚我,獎勵給了我一個sticker.......幸福的時刻很多很多,真該跟孩子好好學學。
這本書的作者是畢淑敏,于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寧,于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 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分當兵11年。歷任衛生院、助理均已、軍醫等。在部隊,尤其是在高原部隊的經歷,讓她對死亡的認識有別于普通人,這些認識對她后來從事寫作、心里咨詢也有很大的幫助吧。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于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看了作者的簡介后,除了佩服還是佩服。雪域高原的部隊經歷,20年的從醫生涯,35歲的時候開始寫作(專業的哦),心里咨詢,真的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生。選擇讀這本書,是被封面的圖片吸引了,給人一種恬靜、溫馨的感覺。
這本書里有作者寫的45篇小文章,這一篇小文章匯成了作者對幸福的理解。
1、酒精的濃度不能太高,過了那個最佳值,結果就適得其反。幸福也一樣,切不要貪得無厭。
這是作者放在正文之前的一個小故事,也是這本書名的由來。講述了作者初到阿里,初始學醫的經歷,老衛生員的考題“酒精要多少度”,作者按常理推斷,弄點越高越好,只是惋惜會造成浪費。而最終答案是75%的濃度,這個濃度的酒精可以破壞細菌的膜,藥水深入到內里去,整個細菌就被殺死了。濃度更高的酒精,飛快的把細菌外膜凝固了,就像砌起一道墻,反倒組織了藥液進一步浸透到細菌內部,殺不死細菌,有些東西,并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
喜歡作者對于身體健康也不求全的看法:幸福是思想的花朵,和身體器官是否無懈可擊,并不相關。幸福就是幸福,單純的感受就好,不要讓任何不幸,去影響自己的小幸福。
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他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地走過他,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2、苦的力量比甜的力量要強大得多,不要把黃連碾碎,不要讓它侵入我們的生活。
都說生活包含著酸甜苦辣,酸可以很爽(酸爽),辣也可以很爽,真正不好的似乎只有苦了,從占比上來說,屬于很小的部分,也正因為苦的部分很少,我們會放大對苦的感受。一群年輕的護士閑來無聊,決定求證:一片黃連素的苦可以平衡多少葡萄糖的甜。最終加入了她們認為的最大濃度的葡萄糖,依舊苦的沒法入口...
不要讓苦侵入我們的生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以后感受到生活苦的時候就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吧。
3、“感動”最望文生義、最直接的解釋就是感情動起來了。你的眼睛會蒸騰出溫熱的霞光,你的聽覺回察覺遠古的微響,你的內心像有一只毛茸茸的小松鼠越過,它纖細而奔跑的影子驚擾了你,思維的樹葉久久還在搖曳,你的手會不由自主地出汗,好像無意中見到了天堂的房卡,你的足弓會輕輕地彈起,似乎想如赤腳的祖先一般奔跑在高原上。
生活中,我似乎很難被感動,而且即使被感動,也會被自己控制得特別好,默默地把感動埋在心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忘記這個被感動的事兒,然后忘記這種感動的感覺。記得高中的時候看“東京愛情故事”,一個人,趁著周末在家,看的淚流滿面,為何感動呢?赤名莉香的堅強?愛情的陰差陽錯?不記得了,但是那是真的讓我感動的一部電視劇。后來追劇的時候也哭過,但是已經記不住自己是為那部劇而哭,談不上真正的感動吧。有了孩子之后,心思會變細膩,在他各種感動的帶動下,慢慢去發現,去感受。
4、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著本色外衣,溫暖地包裹起我們。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就在我們身邊,如同我們洗漱、吃飯般的出現,可是又不像他們那樣必須,所以總是會被我們忽略。沒有痛苦的時候很多,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并沒有認為自己的幸福的,因為我們忘記了它的存在。為了找回它,就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幸福的!
這篇讀后感很多是摘抄,因為作者寫的太美了,文字的美和幸福的感覺融合在了一起。幸福需要恰到好處,希望我們都是幸福的。
一、久病成灰
久病成醫,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也一直認為這句話得到了充分的解釋。而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個好醫生不是的病得出來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學習歷練出來的。假如一個人不斷的病,那么等待他的命運就不是“成藝”,而是“久病成灰”了。如果只以經驗論英雄,會讓我們過于片面的看待問題。
當然,經驗也不是全然無用,把相關經驗用在合適的地方,就是一條很有幫助的經驗,如果把經驗張冠李戴,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呢?隨意想象吧,O(∩_∩)O~
二、坦然走過乞丐
在馬路上或者商業區路邊有乞丐你會怎么做呢?給錢抑或說躲開/走開。在老家的時候,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所以到城市后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時,驚呆了。跟表哥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拿了個碗過來了,我驚呆了,本來繞開的表哥見此情景,默默的掏出了一毛錢硬幣放了進去,那是2003年,一毛錢,他們也會說一句謝謝。后來我也嘗試著帶些零錢,到后來發現太多了,慢慢的就坦然了。很偶爾的看到很老的會給一個硬幣。
書里的這一段話特別贊同:你給了一點兒錢,他就扣頭,他靠出賣尊嚴得到金錢,你收獲了廉價的欲望滿足。你的那幾個小錢,是不配得到這樣的回報的。他輕易地以頭觸地,因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種靠展示生理惡疾來壓榨人們的感官,更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和逼迫。
三、女性應該多有幾個朋友,至少也要有一個你可以面對她哭泣的女人。
挺幸運,我還有幾個這樣的朋友。遇到不開心的時候,有那么幾個人能被我倒豆子般的全都說出來。
記得當時帶著還是男朋友的老公去見閨蜜,她們就毫不客氣的說,不好好對我有他好看的。現在因為各自的家庭,相聚很少,但是偶爾的相聚好不生疏,前年的閨蜜游更是各種相投。四個三十多的超齡少女(其實都是娃的媽媽),在異國的夜市穿梭,買上一份小零食,四個人哄搶一空的感覺特別舒服!
更是有二十多年的老閨蜜,雖然不在同一城市,因為各自的時間安排,導致幾年見不上一面,但是經常聊天,互相鼓勵,遇到事情一起商量,對于我這個不太會聊天,不會鞏固感情的人來說,實在是寶貴的財富。
在看的過程中就已覺得,這次的作業會完成的很糟糕,書很精彩,感想很多,但是無從下手!拖到最后階段不得不匆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