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閱讀
1.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2.閱讀和做生意并沒有什么兩樣,若無收益,都是徒勞。如果不能真正被一本書打動,就不該在它上面浪費時間。讀書,就是為了豐富認知,點亮心靈,讓日子更鮮活。
3.一位讀者也應該在書店和圖書館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本書,不被填鴨式地灌輸信息,而是得到真正的力量和滋養。
4.書籍只有一種價值,那就是服務于生活,并引導人們走向生活,構建生活。
5.對于一個人來說,挑選及重組新鮮信息,總歸是一種健康有益的練習。
6.閱讀是為了活得更明白、更成熟,為了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二、關于讀書
7.首先是“被動的讀者”,每個人都曾有過這種被動閱讀的階段:對待一本書就像對待一份食物,只知道囫圇吃下,全盤接受。
8.第二類讀者正是這種具備“天真的創造力”的人,這類讀者不會將內容或形式視為這本書唯一的、最高的價值。
9.最后一層境界的讀者恰好是所謂的“好讀者”的反面,他們很自我,是他們自己,可以完全自由地閱讀,他們既不需要通過閱讀來獲得教育,也不需要通過閱讀來獲得輕松快樂的消遣。
10.一個真理的反面也有可能是真理。他們早已知曉每一種精神立場都是一個極,而它的反極也可能同樣美好,在這種情況下,他是一位赤子,他珍視這份聯想,同時也明白還存在其他聯想。
11.那些平平無奇的語句,當你像玩馬賽克一樣拼接和重構它們的時候,同樣可以帶來幸福與被肯定的感覺。
12.人在一生中但凡曾經短暫到達這第三層境界,無論是一小時還是一天,那么他在今后的閱讀中就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讀者,一個更好的聆聽者和文學的理解者。
13.著抓住你在散步時閃現的一些小念頭吧,或者試著抓住一個你在夜里做的輕盈的、單純的夢。因為夢境就是那個兔子洞,你可以通過它窺見自己的靈魂。
14.在可以乘物游心的第三重境界中,你是你自己,能夠提升悟性,悟到詩意,悟到藝術,悟到世界——倘若一個人無法悟到這層境界,那么他讀這世上所有的書,無論科學或藝術,就如同小學生讀語法一樣。
三、書籍的魔力
15.在人類并非依賴自然之饋贈,而完全以自身精神所構筑的諸多世界中,最大的恐怕就是書籍的世界了。
16.今日的我們還是要為書籍感到可惜,因為新興的發明如廣播和電影,多少還是削減了書籍的功效。
17.或許只有在他們死后,我們才得以看見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品在他們身后的百年時空里綻放,就仿佛時空的界限不存在一樣。我們驚奇地看到,曾被同時代人拋棄的尼采如何在幾十年后成為最受歡迎的作家。
18.每一位誠摯讀者眼中的書籍世界都是獨一無二、浩瀚無垠的,每一個人都在其中尋找并體驗自我。
19.通過原始森林的道路有千萬條,它們通向千萬個目的地,沒有哪個目的是終極目的,每一個抵達點之后都有新的山河。
20.是迷失在書本的叢林中窒息而死,還是找到對的方法,將閱讀經驗轉化為人生閱歷并受用終生,這取決于智慧或運氣。
21.每位思想家的每一本書,每位詩人的每一首詩,隔上幾年就會在讀者心中展示出新的面孔,激發出新的感悟,喚起新的回響。我在年少時第一次讀歌德的《親和力》,只是非常片面地理解了其中的內容,現在第五次閱讀這本書,讀到的內涵與第一次是完全不同的!
22.閱讀中靈光閃現的時刻:從千年來浩瀚的語言和書籍的千絲萬縷中,一個崇高、奇妙而超現實的奇美拉出現在讀者面前——人類的面孔,從無數矛盾的特征中幻化成一個統一體。
四、閱讀與教養
23.真正的教養并非為了某個具體目的而存在,教養的意義在于教養本身,就像人們追求身體的力量、靈巧與美麗并非為了一個什么終極目標,努力也未必能使我們變得更富有、更出名或更強大,但是它卻增強了我們對生活的感知,提升了我們的自信,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快樂、更幸福,并由此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健康。
24.這不會提高我們的某個單項技能或成績,卻能為我們的人生賦予意義,讓我們對過去釋懷,并勇敢迎接未來。
25.通往教養的道路之一,就是研究世界文學。
26.讀書不是為了讓我們好逸惡勞,而是為了讓我們集中注意力,讓我們遠離無聊的習氣,不被世界的浮華與虛假迷惑,過上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27.讀書這件事,必須走愛的道路,而非強迫的道路。
28.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感到舒服自然的地方開始閱讀,逐漸去理解,去熱愛。
29.讀書的道路千千萬萬。一個人可以從教材和日歷出發,最終抵達莎士比亞、歌德或孔子。我們不用勉強自己讀書,比如別人硬塞過來的書,試著讀了但又不感興趣的書,讀不下去甚至引起反感的書,都可以果斷放下。千萬不要用暴力和忍耐來強迫自己閱讀!
30.沒有愛的閱讀,沒有敬畏的求知,沒有心的教育,是戕害靈魂的三大罪孽。
五、讀書與藏書
31.每一位真正的讀者也都是愛書之人,因為任何一個懂得用心選書、愛書的人,可能也都想擁有它,想要把它永遠留在身邊,保持觸手可及的距離,反復閱讀。
32.讀書有一百條路可以走,但通過書籍進行自我教育,完成心智成長的法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尊重自己所讀的東西,耐心地去理解,謙虛地接受和傾聽。
33.可那些把書當作朋友的讀者卻不一樣,他所讀到的東西不會消散和遺失,而是會與他同在,屬于他,為他帶來欣喜和安慰——唯有好朋友才能做到這一點。
六、查拉圖斯特拉的重臨(尼采創作的一個哲學人物)
34.當一個人期待某件事時,往往會出現與期待相反的事物;當我們的內心盼望著什么時,我們內心的另一面卻盼望著與之相反的東西。
35.如果你們想聽鐘聲,又何必敲打鐵皮?如果你們想吹笛子,就不要把嘴放到酒囊上。
36.你們應該學會做自己,就像我學會了做查拉圖斯特拉一樣。如果你總是學著做別人,那么到頭來什么都不是,只會人云亦云,只會把別人的臉當成自己的臉。
37.有一樣東西被賦予了人,使他成為神,提醒他自己是神,這樣東西,就是“認清命運”。
38.世間的每一件事,每一件美好的、快樂的、創造性的事,都是活出的命運,都是與自我完全融合的命運。
39.你們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痛苦,找出痛苦的所在和影響的對象,難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嗎?也許,事實會證明,你的痛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甚至遠不止一半,其實源于你自身,而非來自外部。
40.一切讓他得到贊美或愛戴的美好事物,都僅僅是美好的苦難,是真正的、完整的、活生生的苦難。懂得承受苦難的人不會活得稀里糊涂,他能活出全部的生命!出生是苦,成長是苦,種子承受泥土之苦,樹根承受雨水之苦,花蕾承受爆破之苦。
41.孤獨是命運要把人引向自我的道路,孤獨是人類最恐懼的道路。
42.我們應該學會停止評判這世界的好與壞,我們應該摒棄這些“改善世界”的胡思亂想。
43.我們應該學會停止評判這世界的好與壞,我們應該摒棄這些“改善世界”的胡思亂想。
44.其實,你們只要做好自己,世界就會變得更加豐富而美麗啊!而當你不做你自己時,你就是一個騙子和懦夫,這世界就會因此貧瘠,在你眼里就成了“亟待改善”。
45.當人開始為自己的自私自利感到羞恥時,他就開始談論“改善世界”,并懦弱地躲在這些字眼后面。
其余篇章為其評論作家或作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