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個爭論從古至今,好像就沒停止過。不過我在《魔鬼經濟學》這本書中貌似找到了答案。
費爾德曼先生是一個有著鴻鵠之志的人,他堅信人性本善,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他辭職開了一家百吉餅店,他出售的方式很奇特,他每天一早,會將百吉餅和一個投幣藍,放到各家公司的午茶間,然后晚上下班再回來收走錢和剩余的百吉餅。
這是一種全憑買家自覺的方式,做生意啊。大家可以猜猜他的生意如何?答案在三秒鐘后揭曉!
1……2……3,你猜出來了嗎?
現在揭曉答案:
費爾德曼先生的收入非常不錯,他的業務遍及一百多家企業,并還在不斷增長。
前面說過,費爾德曼先生是個有鴻鵠之志的人,他從一開始就在一絲不茍的記錄著百吉餅生意的數據。
他要通過數據來檢測人性的善惡,因為數據不會撒謊。
下面我列舉了幾個有意思的數據:
第一個:小辦公室比大辦公室更守信用。
只有幾十名員工的辦公室付款率要比幾百人的辦公室高出3%~5%。
是不是很反常識?
大辦公室人流量更多,也就是你如果拿了百吉餅卻不付錢,那可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啊!而小辦公室,人本來就少,你在沒人的時候偷拿一個,誰知道呢?
但是,我們做一個類比,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委。
比如,農村的犯罪率要遠遠低于大城市,主要原因有2個,一個是農村的人少,犯了罪被發現的概率很高;
第二個原因是,在農村,家家戶戶幾乎都認識,一個人如果犯了罪,那么很快他所在村莊的所有人就會都知道他犯罪了,他丟不起這個人啊,這其實是羞恥心起了作用。
第二個有趣的數據,個人情緒對守信程度也會有影響。
比如好天氣能提高人們的付款率,而壞天氣比如暴雨強風,或者反常的寒冷天氣,則會出現大量不付款現象。
更可氣的是,節假日付款率最低,比如圣誕節,偷竊數量直接上升15%個百分點。
但我們一定不要忽略一個關鍵數據,就是費爾德曼先生最終是賺到了錢,而且賺的還不少,這說明了一個現象:
如果說道德代表著在人類心目中,這個世界應該如何運轉,而經濟學代表著其實際的運轉方式,那么費爾德曼先生的百吉餅生意則正好處于這兩者相交的范疇。
從費爾曼先生賺到了錢這個事實,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的確有很多人占他的便宜,但絕大多數人,即便是無人在場的情況下,也是按規矩付款的。
當初在費爾德曼先生決定用這種“全靠自覺”的方式賣百吉餅時,很多人都曾勸阻過他,認為他會賠的血本無歸,但事實卻并不是這樣。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在他那部早于《國富論》之前就發表的《道德情操論》中通篇說的只有一個:
人類生性誠實
“無論人類有多么自私,其本性之中顯然有著某些原則,令其關注他人命運,讓別人的幸福成為對他來說不可缺少的東西,盡管他從中一無所得。”
那么如果一個人,明知自己的所作所為無人目睹,他能抵擋住誘惑,不去作惡嗎?
絕大多數人一定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絕對不能!
但是費爾德曼先生站在了亞當斯密這一邊,因為他的百吉餅告訴了他,在至少87%的情況下,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