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孫堅這個人物,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里有如下記載:
有勇有謀,殺賊有功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縣人,據(jù)傳是孫武的后代。他年輕時做過縣吏。十七歲時,他和父親一起乘船到錢塘,正好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劫商人財物,正在岸上分贓,行人皆止步不前,過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對父親說:“這伙強盜可以攻擊,請讓我去討伐他們。”父親說:“這些人不是你能對付的。”
孫堅將要持刀上岸,用手往東往西的指揮著,好像部署人馬包抄海盜的樣子,海盜們看見,以為官兵抓捕他們,就扔下財物四散而逃。孫堅追上去砍下一個海盜的首級回來,父親大為驚奇,從此孫堅名聲大振,郡府征召他為代理縣尉。
奮勇當先,大破黃巾
會稽郡的叛亂首領許昌自稱陽明皇帝,和他的兒子鼓動百姓造反,聚眾數(shù)以萬計。孫堅以郡司馬的名分招募勇士,得到一千人,和州郡的軍隊合力討伐,擊敗了叛軍。因為功勞被封為鹽瀆縣丞,幾年后轉任盱眙縣丞,又轉任下邳縣丞。
中平元年,黃巾軍的首領張角在魏郡起事,他假托神靈,派出八個使者以善道教化天下,卻暗中勾結串聯(lián),自成“黃天泰平”。三月五日,張角的三十六萬信徒在一日之間同時舉兵,天下響應。朝廷派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率領軍隊前去討伐他們。孫堅跟隨朱儁討伐黃巾軍,因在宛縣一戰(zhàn)中率先登上城墻攻入城內(nèi)大破敵軍,被朝廷封為別部司馬。
董卓三罪,孫堅之說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中郎將董卓率軍討伐無功而返。中平三年,朝廷派遣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進征討邊章、韓遂等人。張溫上表奏請孫堅參議軍事,屯兵長安。張溫用詔書召見董卓,董卓過了很久才來拜見,張溫責備董卓董,卓應對時出言不遜。孫堅當時也在座,向前對張溫耳語說:“董卓有罪不知畏懼,而且囂張狂妄大言不慘,應當依照不按時趕到的罪名,宣示軍法將他斬首。”
張溫說:“董卓素來在隴西蜀郡一帶威名顯赫,現(xiàn)在殺了他,我們西進就沒有依靠了。”孫堅說:“明公您親率天子的大軍,威震天下,有什么好依賴董卓的?我觀察董卓說的話,對您沒有禮貌。輕上無禮,這是他的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作亂涼州一年,應當適時進兵討伐,而董卓卻說不行,妨礙軍隊行動使將士疑惑,這是他的第二條罪狀。董卓任職無功,上司召見遲遲不來,而且態(tài)度驕慢自大,這是他的第三條罪狀。就憑這三條罪狀,就可以講董卓處死。”
張溫不忍心對董卓采取行動,就對孫堅說:“你暫且回去吧,否則董卓要生疑了。”孫堅于是起身出去。事后大家聽說孫堅陳述董卓的三條罪狀,并勸說張溫殺掉董卓的事情,沒有不為之贊嘆的,朝廷任命孫堅為議郎。其后孫堅多次平定叛亂,朝廷獎勵孫堅前后的戰(zhàn)功,封孫堅為烏程侯。
討逆先鋒,因能遭妒
漢靈帝去世,董卓獨攬朝政大權,在京城恣意橫行,眾州郡都起兵舉義,準備討伐董卓。孫堅也在這時起兵,荊州刺史王叡對孫堅無理,孫堅順路將他殺掉,到達南陽時,孫堅已經(jīng)有將士數(shù)萬人。南陽太守張咨聽說孫堅的軍隊來了,泰然自若,不甚重視孫堅。孫堅便用禮物拜訪張咨,在張咨第二天回訪時將其殺掉。南陽郡內(nèi)都為之震驚,于是孫堅無論索求什么,沒有不得到滿足的。
孫堅在與董卓的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勝,除掉了董卓的都督華雄等人,戰(zhàn)功卓著。這時有人在袁術面前挑撥離間,袁術對孫堅產(chǎn)生懷疑,不給孫堅運送軍糧。孫堅連夜帶人來見袁術,在地上畫圖分析形勢和各方利害關系,并說道:“我出生入死不顧個人安危的原因,上是為國家討伐奸賊,下是為了撫慰將軍家門的私仇,我和董卓并沒有傷害骨肉那樣的怨恨,而將軍聽信讒言卻反而對我猜疑。”
袁術聽了局促不安,當下就給孫堅調(diào)撥糧草,并處死了獻策的謀士,孫堅便返回駐地。
兵進洛陽,暗箭難防
董卓忌憚孫堅的勇猛強壯,就派人請求與孫堅聯(lián)姻講和,讓孫堅列出子弟中想擔任刺史、郡守的名單來,答應表奏朝廷任用他們。孫堅說:“董卓背逆天理,橫行無道,顛覆王室,如果不消滅你的三族,宣告海內(nèi),那我死也不能瞑目,怎么能跟你聯(lián)姻講和呢?”孫堅又向大谷進軍,距離洛陽九十里。董卓不久就往西遷都,進入函谷關,并放火焚燒洛陽。孫堅于是向前進入洛陽,修繕各位帝王的陵墓,填平被董卓挖開的陵墓,這些事情做完后,孫堅率領部隊返回駐扎魯陽。
初平三年,袁術命令孫堅討伐荊州,進攻劉表。劉表派遣黃祖在樊縣和鄧縣之間應擊。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于是包圍襄陽。孫堅單槍匹馬出行巡視峴山,被黃祖的士兵用箭射死。
坦蕩君子,無恥小人
孫堅哥哥的兒子孫賁率領將士們投靠袁術,袁術有上表朝廷,奏請孫賁為豫州刺史。孫堅有四個兒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權稱帝以后,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
縱觀孫堅的一生,其人有勇有謀、膽氣過人,堪稱坦蕩君子。但卻有輕敵冒進,不畏險阻,沖鋒在前的毛病,作為主帥不能將自身置于險境,這是兵家大忌。其子孫策號稱江東小霸王,死狀和其父類似,均為無恥小人所算。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