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看起來漂亮的女孩在卸妝前后是兩張完全不同的面孔,怎么會這樣呢?想想就覺得可怕!
“不要給厭惡化上新妝,不要讓陌生變了模樣。”
說起化妝,就想起了這兩句小詩。已經記不得這樣的詩句是誰寫的了,也不記得我是在哪里看過的,什么時候忘記的,但記得這首詩不是寫化妝的,而是一首失意情詩里的兩句,只是借“化妝”這一意象來抒發情感而已。
女子為什么要化妝呢?難道就像詩句里的表面字意那樣,是因為厭惡了自己真實的容顏,所以才要給它以改變?然而這樣一來,豈不是“讓熟悉改變了模樣”?那么,別人認識的你到底是“真實的你”還是“虛假的你”呢?假如是“虛假的你”,那么時間久了,“真實的你”豈不是要消失在記憶當中了?到那時,都想不起是何時開始不見“真實的你”的。如果是“真實的你”,那么你為什么不以真面目示人(我)呢?
記得在高一的時候,我的面容還算姣好的,白皙光潔,不像現在,簡直每況日下。現在雖然說不上滿臉瘡痍吧,但也是傷痕累累(因抽煙喝酒以及熬夜引起的痘印),毛孔粗大的都能塞進飯粒。現在是慢慢淡了一些,時間一久,也導致我不太在意自己的面容了,只要不是滿臉紅紅的痘子就行,這樣,看見我的人,就不會太在意我的臉。就像方鴻漸所說,“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我不希望別人誤認為我是“壞人”。
為了不讓自己(因為難看)太過顯眼,努力使自己臉上不再出現影響“丑”的新勢力,難道不是一種另類的化妝嗎?
美,是永遠都值得追求的。并且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力,甚至是義務,否則很有可能會影響他人的心情。
化妝,是追求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絲毫不存在毀容之類的風險,只是有些浪費時間而已。
當今社會,女子出門在外,面帶淡妝,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這好像是在詮釋我前面所說的“追求美的義務性”,為了使他人的心情更加愉悅。不過話說回來,別人的心情因為自己而變得愉悅,自己的心情不也就愉悅了嗎?原來,化妝,是女子一項利人利己的投資(包括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可謂雙贏吧,別人投資的,是欣賞的目光。
那么,化妝后的女子,到底是一個“真實的你”還是“虛假的你”呢?如果是“虛假的”,那么豈不是很虛偽?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借主人公孫少平的口說出來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不是我虛偽,是為了防止被那些虛偽的人瞧不起。”
? ? ? ?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