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四月一共讀了五本書,其中有一本是專業書,為了復習而讀,但是卻很有意思。有的是再三重復讀的,例如魯迅先生的作品,有的是第一次接觸,像奧茲的作品。這個月讀的書分別有小說,散文,詩歌,文學史。
20.第一本,《吶喊》,魯迅,2017.4.4于圖書館閱完。
微感: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并非一個切迫不能已的人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跑的勇士,使他不憚于前驅。至于我的吶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那倒是不暇顧及的。”
先生的作品,在任何時代來說,無論是思想價值,或者是寫作技巧,都具有不凡的價值于意義。對于人性的善惡,卑劣,以及當時社會革命的現狀,先生都看得清楚,真實而赤裸裸的展示在了文章里。但是卻僅僅是指出問題,剖析問題,你無法在他那里尋找到問題的答案。
在寂寞中奔跑的勇士,大到當時革命思想啟蒙的先驅,小到現在坐在圖書館里啃考研英語的我,我們都是寂寞的,孤獨的勇士啊!
還有如果要死,我要清醒著痛苦悲壯的死,死在荒原,死在黑暗,死在鐵屋子里。
一句話摘抄:
1.“假如有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不久就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到以為對得起他們嗎?”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破壞這鐵屋的希望。”
2. 救救孩子……
21.第二本,《野草》,魯迅,2017.4.10于圖書館閱完。
微感:
《野草》大概是先生內心最真實的表達了,所以這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他自己也曾提到這不是一本給青少年看的書。
他在題辭里寫到:“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這野草,是先生自己。讀他的雜文,小說給我們的感覺他是一個戰士,以筆為武器,不停地戰斗,像一個不會倒下的巨人。你讀野草,總是會讀到一種自我懷疑,許多篇章,都是以我做了一個夢來寫。基調是幽暗,晦澀,血淋淋的。
野草每篇文章都篇幅短小,與《朝花夕拾》不同,讀起來的感覺確是酣暢淋漓,舒服,痛且爽!不喜歡他的人,我是不愿意他去讀《野草》的。
一句話摘抄:
1.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
2.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愿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22.第三本,《生命的藍調》,雨歌,2017.4.15于公教106閱完。
微感:
雨歌原名張雨,現居蘭州。
雨歌說:如果你碰見一個美麗的女子,你無法形容,你就說:“她像夏夏一樣。”
詩集在桌子上擺了很久,我用一堆資料書,把它壓在最底層,快要腐爛的時候,抽出來見了陽光。我試圖從字句之間,去了解這個留著長發,時常站在教室門口大口大口抽著煙,目光深邃,講詩的男子,上課時目不轉睛的打量,是不夠的。
野孩子,擱淺,撕裂,愛情,懷鄉,我在他的詩里找到了許多情感,一個人內心的世界。
《生命的藍調》是雨歌10年詩歌創作的一個結集,詩中的意象明凈而純潔,在憂傷和奔突中,緩緩綻開了一個年輕生命的花蕾;一個充滿激情和憧憬,求索和困頓的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句話摘抄:
1.善良的人沒有四季
? 花朵、腐朽的根
? 暴風雪,流血的野獸
? ?愛情與糧食
? ? ? ……
? ?它們像黑色的蝙蝠
? ? ? ?蹲在頭上
2.這是三月的末日
? ?空氣中彌漫著冬天的荒蕪
? ?你對我說我該撤退了
? ?就像一夜之間瘋狂生長的青草
? ?在天亮時退回到夢里
? ?退回到它們自己的出處與死亡
? ? 永恒與沉默
23.第四本,《我的米海爾》,阿摩司·奧茲【以色列】2017.4.25于圖書館閱完。
微感:
《我的米海爾》確立了奧茲在以色列文壇的重要位置。小說通過對女主人公漢娜的眼光觀察世界,感受人生,手法上匠心獨運,行文流暢自然。但是有時候讀起來,卻又壓抑,乏味之感。
漢娜自幼與鄰居家的一對阿拉伯雙胞青梅竹馬,雙胞胎任由她支配,能夠滿足她的強權與施虐意識。但是結婚后,他從丈夫那里得不到這一切,于是她絕望,抱怨,發泄,近乎歇斯底里。漢娜的性格本身具有許多弱點,但奧茲采用女性口吻敘事,展開情節,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識的認識。
一句話摘抄:
1.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的愛人已經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如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2.我拒絕屈從于歲月的魔爪。我恨它。歲月本身就像沙發、扶手椅和窗簾一樣,是單色調的微妙變化。
25.第五本,《中國古代文學史一》,郭預衡。2017.4.29于圖書館閱完。
微感:
教科書總是被我們抗拒,不接受。但是當你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你會發現也是蠻有離譜的。郭預衡的《古代文學史》讀起來的感覺就是脈絡清晰,容易總結,甚至清楚的介紹了每個時代作家的作品,生平,思想以及創作技巧。但由于它經常借用古籍里面的話來印證自己的觀點,闡述觀點時用現代漢語表達得分量不夠,讀起來有時候會覺得晦澀難懂。
一句話摘抄:
略
以上便是我本月的閱讀情況,日子不知道是不是更忙,看得書變少了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