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旅行(4)——后牧區和陰山腳下和草原

希拉穆仁大草原早上的空氣就是新鮮,太陽雖然很大,但是溫度也還是很低,今天因為行程不一樣,然后里面穿的相對薄一些,然后外面還是穿了長風衣,可以擋風,到了中午剛好可以方便脫下來。

清晨的希拉穆仁大草原

在草原的蒙古包里吃罷早餐,上午的一站是到內蒙的后牧區原始草原部落,希拉穆仁草原上最后一個群居的貴族部落,感受著原始草原部落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聽著接待琪琪格小姐姐介紹著原始的草原游牧民族如何生存,在遇到危險或者疾病,他們是如何自救?

因為在草原上地大寬廣,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等救護車過來了,那是無濟于事的,只有自救才是唯一能生存的希望。

琪琪格小姐姐也教了我們很多有用的簡單的急救方法和調理身體的小妙招和偏方。我一會給分享在最下面。

然后也推薦了銀器的一些作用和功效,他們用來煮羊奶的盆兒全是銀做的,銀遇到熱水它會產生離子銀離子對身體的好處是非常多的。

他們那邊的銀飾品都是純手工制造,也去參觀了這些手工藝品的賣場,順便也帶了一些回家作為紀念。

然后我們便上了大巴車,就從海拔2000米高的希拉穆仁大草原離開了,來到了陰山腳下的一個專門保護起來的供旅游的草原。

由于草原的退化,我們去到希拉穆仁大草原,根本沒有看到所說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再加上這時候還比較早,5月底6月初的草都還沒怎么長起來,這個季節對于他們來說,剛開春長一點兒草,牛兒馬兒羊兒就吃一點兒,看不到很高的草。


陰山下的風景

這里的草還是挺茂盛的

蒙古神圣的敖包

敖包是蒙古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象征,它不僅是地理標志,也是宗教和文化的象征。敖包通常是由石頭、泥土或木頭堆成的小山丘,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地區。敖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為了辨別方向和劃分牧場邊界而設立的標志。隨著時間的推移,敖包逐漸演變成祭祀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庭幸福的象征。

敖包的形狀多為圓形或圓錐形,頂端常常插有柳條或經幡,有些還會掛上五顏六色的布條。在蒙古族的傳統中,祭敖包是一項重要的宗教和社交活動,通常在每年的特定時節舉行,如七八月份,當草原豐茂、牛羊肥壯時。祭敖包的儀式包括獻上哈達、整羊肉、奶酒等供品,由喇嘛誦經祈禱,參與者圍繞敖包轉圈以示敬意,祈求平安和豐收。祭祀結束后,常常會有賽馬、摔跤等傳統活動,以示慶祝。

敖包不僅具有地理標志的功能,更是蒙古族人民對自然和祖先的敬仰與崇拜的體現。


呼和敖包

敖包背后就是神圣的陰山

狼毒花是一味草藥

清晰可見的陰山

琪琪格小姐姐分享的小妙招


銀飾品

在風景優美的草原上,我們姐妹一行人擺拍了很多相片,很快到了下午5點的集合時間,來到了內蒙最繁華的城市——鄂爾多斯市,住進了這次旅行以來最高級的酒店(鄂爾多斯市萬家惠主題樂園酒店),房間都是兩個1.8米的雙標。

萬家惠主題樂園以水上項目為主,有恒溫泳池,有小孩兒的室內沙灘,有汗蒸房,有溫泉……

我們去泡了溫泉全都是獨立的小池,還是挺別致的,泡完溫泉之后就去做了汗蒸,除除濕氣,一天的行程就在辛苦歡樂中結束了,期待明天的沙漠之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