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在《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里面提到了一項挑戰——七天零抱怨挑戰,在這七天里,不只是口頭上不抱怨,在我們的大腦中也不能抱怨。抱怨充斥在我們每一天的活動之中,如果有哪一天真的不抱怨了,或許那天我們一整天都在睡覺。
抱怨是所有選擇中最壞的一項。
你的關注點是不斷擴張的(What you focus on expands),當你抱怨時,你顯然在關注什么是錯誤的,你的關注在擴張,所以你會保持更多的錯誤。當你開始抱怨,你實際是在吸引“糟糕”進入你的生活。
當我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就決定要親自去挑戰一下。
挑戰時間:5月15日~5月21日
為了七天之后清晰還原每一天的抱怨情況,每晚臨睡前我會在筆記本上進行記錄,跟蹤每一天的情況。由于一天之中有很多很微小不易察覺的小抱怨,因此,我記錄的都是一天結束時,自己大腦可以回憶到的抱怨。
抱怨跟蹤記錄
第一天:5月15日
- 新辦公室甲醛超標,跟同事抱怨了幾次。后來克制住了,但是內心還是在抱怨,明明可以晚搬過來幾天,老板非要這么早搬。(其實之前和同事就一直在吐槽這件事了)
有情緒
- 中午訂的餐,與實際不符,期待很高,但卻難以下咽。大家都在抱怨,但是我忍住了,但只是嘴上忍住了,心里還是在抱怨的。默默吃完扔掉了飯盒。
稍有情緒
- 去公司樓下搬新買的綠植,但花盆樣式有些差別,女同事上去向老板反饋,但是一時半會不下來了,我們和送貨的人一直等。另一個同事一直抱怨怎么還沒下來。但我控制住了,沒抱怨,心中竟還有一點兒勝利感。
無情緒
總結:
- 因為是帶著不要抱怨的任務來的,所以今天一直有意在克制自己,口頭上的抱怨少了百分之百九十,內心抱怨存在不少。但只要不說出來,殺傷力就減去了一大成功力。
- 辦公室有兩個男同事簡直就是口頭“零抱怨”的典范。平時幾乎就聽不到他們吐槽抱怨什么,但如果是你向他們抱怨,他們會笑一笑,但如果他們也因此不爽,你向他抱怨,他們會表示贊同。
第二天:5月16日
- 早餐,粥太燙,口頭抱怨了一句,意識到不能抱怨,就打住了。
無情緒
- 會議室裝飾,老板一會這要求一會那要求,各種反復,我抱怨了一下,但不是很直接的那種,而是有點暗諷的那種。
很有情緒
- 公司網速太慢,前后抱怨了兩次。
無情緒
- 下班路上有人亂闖,內心吐槽了幾句,有點路怒癥的感覺。
有情緒
- 鄰居孩子吵,大人也吵,內心抱怨了一下。
有情緒
總結:
- 抱怨分為“有情緒”和“無情緒”兩種,前者的殺傷力很大。
- 有些引起我們抱怨的事情會經常發生,一兩次沒什么,但長此以往會引發我們持續的抱怨,并且多為帶有情緒的。這樣的事情一般是客觀環境決定或者客觀發生的,我們可以做的是遠離這些源頭。
第三天:5月17日
- 早晨晚起了一小時,其實一小時前就醒了,看看表瞇了一眼沒想到一個小時就過去了。然后開始抱怨自己。
有情緒
- 中午剛吃完飯準備休息一下,老板接著叫大家安裝花架,口頭反抗了一下,內心抱怨。
有情緒
- 電腦開機太慢,口頭抱怨了一下。
無情緒
- 選了一本比較難的英文原版書,看了相當多了仍看不順暢,抱怨了一下自己不應該選這本的,耽誤這個月英文書的閱讀進度。
有情緒
- 對自己沒有及時落實“財務帳單”分類的抱怨。
有情緒
總結:
- 當由外界引起的抱怨減少時,慢慢的因為自身原因造成的抱怨就凸顯了出來。
- 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能去控制自己不去抱怨了。
- 自己不向他人吐槽抱怨,再加上別人向自己傾訴抱怨時自己不去附和,不去添油加醋,這樣一天下來,明顯能感覺到可以抱怨的事情少了不少。
- 不抱怨而是去做,感覺也沒那么糟糕。比如中午安裝花架這件事,雖然心里不樂意,但是大家一起動手合作做一件事,感覺竟然挺好的。
第四天:5月18日
- 上班路上遇到在馬路上亂竄妨礙交通的小聲抱怨了一句。
有情緒
- 另一個城市的同事交接工作不明確,并且一向如此,自己在與他微信溝通時帶有抱怨的語氣。
有情緒
- 中午訂的外賣,水餃,味道一般,同事抱怨太難吃,本來我覺得還可以的,但他這么一說還真是感覺一般。我沒有可以控制自己,這次竟然沒抱怨。
無情緒
- 下班見女朋友,這次自己沒嘮叨各種不爽的事情。我之前時常會無意識地吐槽一些事情。和親近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抱怨。
總結:
- 這項挑戰不僅要寫抱怨的,還要記錄自己成功控制的。
- 在挑戰期間要爭取多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接受不同的刺激,盡可能多地刺激到自己的抱怨點。
3、和親近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抱怨。
第五天:5月19日
- 中午選了一家餐廳吃飯,一致同意很難吃。不過只說了難吃表達了下態度,并沒有抱怨。
- 公司空調效果不好,抱怨了幾句,其實是抱怨老板大熱天開著他那邊的窗戶導致制冷效果差。
稍有情緒
- 公司電腦最近不好用,自己又懶得清理,導致一不好用就會抱怨“這破電腦”。
稍有情緒
- 晚飯訂外賣,看到店家各種收費,心里不滿。
有情緒
總結:
- 一些煩心的小事不及時處理再遇到時會持續抱怨。
- 雖然寫下的抱怨事情不少,但是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抱怨少了,能控制不去抱怨了。
第六天:5月20日
- 出門,天氣太熱,抱怨了一句。
無情緒
- 鄰居孩子太吵,心中抱怨。
有情緒
- 在省圖看書,管理員整理圖書的聲音太大,吵人。好幾次看著他心中暗自抱怨“就不能輕點兒嗎”。
有情緒
- 等公交車好久才來,天氣熱,有點煩躁。心中小抱怨了一下。
稍有情緒
總結:
- 人的情緒受環境影響大,感覺環境不爽時情緒易波動,易抱怨。
- 遠離觸發抱怨的源頭,比如在省圖看書這件事,換一間房間不就好了嗎。不過鄰居這件事沒那么好換。
第七天:5月21日
- 在書吧看書,旁邊的人嘴里一直在出聲,比較吵人。
稍有情緒
- 出門找摩拜,旁邊一輛都沒有,心里嘀咕了一下。但一想到不算遠,走幾步也不錯。
無情緒
總結:
- 今天抱怨極少,或許是接觸的人少的原因。
- 找膜拜這件事提醒我,遇到不爽的事情,可以先換個角度來想問題。一旦角度換對了,抱怨也就消除了。
- 記錄一星期后發現,自己平時竟為了那么多小事抱怨而浪費了如此多精力,可怕。
啟發
1、我們可以通過一段時間持續的刻意訓練來發掘和加強自己某一方面的元認知能力。“七天零抱怨挑戰”就是這么一個過程,通過這項挑戰,我深刻感受到了抱怨的真實存在以及它強大的破壞力。控制抱怨的彈窗也成功構建了起來,每當我要抱怨的時候,這個彈窗就能出來告訴我不要這樣。
一些事情想通了,彈窗就建立了起來。但要想讓彈窗維持到足以讓我們改掉壞行為的地步,需要通過刻意訓練來加強。
我上面提到了元認知,“元認知”,即我們審視自身思想的能力,是“對思維的思考”。當我被告知要去思考自己的思維,感覺就像健身教程里說的要用自己的腹部力量去做卷腹,剛開始根本就找不到腹部的力量。但是練的時間久了,稍微有了點力量,突然有一天竟可以感覺到自己是在使用腹部力量。元認知能力的培養也是類似的過程。
2、抱怨不可能徹底清除,但通過刻意訓練,我們可以將抱怨事件的數量控制在一個破壞力極小的區間。
3、當成功完成“七天零抱怨挑戰”時,可以繼續下一個其他的“七天零XXX挑戰”,這個真的是一個反思和糾正換習慣的利器。
4、如果你也打算做相關的挑戰,我有幾個建議給你:
a. 記錄的時候不要怕反復,昨天抱怨過的今天又抱怨了也要寫下來。因為你記錄的是整個過程,而不是單純的擺事件。當做完7天的跟蹤記錄之后,你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抱怨的源頭主要來自哪些方面。比如通過記錄我發現,我抱怨的源頭之一竟然是我老板的固執己見
b. 寫下一條記錄之后,可以在后面加上自己的“情緒”,有的抱怨單純就是習慣性的口頭語,并沒有多少負面的情緒在里,而有的抱怨就真的是來源于負面的情緒了。
c. 記錄自己抱怨事件的同時,也要把自己成功控制住抱怨的情況寫下來。這樣可以客觀反映出自己的進步。
d. 在這期間接觸盡可能多的人和環境的刺激,把自己各種隱藏的抱怨源頭給激發出來。
e. 七天結束之后,把“無情緒”的抱怨事件放在一起看,然后把“有情緒”的抱怨事件放在一起看。當我這樣做了之后,我發現那些無情緒的抱怨現在看來本來就沒什么,但是看完那些有情緒的抱怨,現在仍然會感覺讓人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