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唐朝的“古文運動”?
? ? 公元九世紀初(即唐德宗貞元末年至唐穆宗長慶初年),杰出的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等,高舉“復古”旗幟,猛烈地向駢四儷六的文風進攻,扭轉自東漢以來數百年華靡浮艷的文風。
? ? ? 韓愈、柳宗元通過他們自己的創作實踐,使文章從排比對偶的束縛中,從典故辭藻的濃云晦霧里解放出來;他們反對用典麗華贍的脂粉色澤去涂飾文章,以掩蓋其空虛貧乏的內容。
? ? 他們提倡以先秦和西漢的散文作品為范本,使文章盡量接近口語的語氣和句法,并用創作實踐大力改變東漢以來的文風,從而受到當時較多的士人學子的歡迎。文學史上稱此次運動為“古文運動”。
? ? 二、古文運動產生的背景
? ? “古文運動”所以在中唐興起,自非偶然。
? ? 從遠處說,唐代的科舉制度使得出身于非貴族階層的知識分子有了分享統治權的機會,這些新爬上政治舞臺的人對那種只供貴族玩賞的只注重形式主義的駢體文自然感到厭倦。
? ? 從近處說,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宦官權臣既相互勾結相互傾軋,弊政叢生,剝削日重,人民災難無盡無休,大唐帝國岌岌可危。韓愈、柳宗元希望用儒家的仁義道德這一套理論來維系搖搖欲墜的唐王朝封建政權。他們認為,只有用“六經”和《孟子》那樣的文章形式,才能更好地宣傳以儒家思想,才能發揮他們的“濟天下”的“理想”。只靠華麗辭藻來裝點門面的駢體文,是承擔不了這種任務的。于是他大力提倡寫“古文”,以求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 ? 由于客觀形勢的需要,加上韓愈、柳宗元等人的主觀努力,散文體終于在文壇取得優勢,并產生了相當廣泛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