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生活的美感不能被辜負
7、8月回家時,因為想感謝一直關注我的網友們,所以挑了5、6個姑娘給她們寄明信片。我讓她們收到片兒以后告訴我,但因為一直沒信兒,所以我也忘了盯著這事兒。今天一位姑娘來敲我,說明信片還沒到云云,于是我又去問其他的姑娘們,似乎大家都沒收到……我不清楚為什么郵政的丟片兒率那么高。也不知道相關人員如何去應對這些承載了他人心意和期待的物品。
一位姑娘說,用電子版吧。
我懂她的想法,也知道這是太多人提出的解決方案。但卻是我最不愿去做的。雖然,節省的是我的時間,為我自己圖的方便。但是,“沒意思”。而這樣讓我感到“無聊”的事,我寧可不做。因為,
手寫,無從被替代。
時間,無從被替代。
從記錄下對方的信息、考慮著要書寫的話語、用筆沾上墨水、一筆一筆寫下、走到郵局、買好郵資、送入投遞口、惴惴不安地等待……
這一系列的動作、情感,都無從被替代。
它比很簡單的敲打鍵盤、復制粘貼、輕擊鼠標、即刻到達,復雜了太多太多倍,也耗費了太多太多時間,但是,卻多了溫度。
同時,以這樣的丟件率,我也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回到小時候那樣攢上一堆的話、然后把它們都寫進信里,寄給遠方從未謀面的筆友/網友的時光了。那時,從我家寄去上海要差不多4天,等著對方收到,回信,我再收到時又是2、3周以后的事。一來一回,心情會在期待中變得有幾分焦灼,也會因為來不及等到回信就又攢了一堆話,而忍不住先提筆寫下第二封的內容,等一并寄掉。時光就在等待中,慢慢流轉。不管留心、無心,刻度都似乎更加分明一些。就像之前總被轉的那句話“以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如今,“寫信”變成了罕見、稀有的事兒,當然,就郵政這種丟失率,也無法讓我對它有任何的信任。
我是一個傳統的人,又或者說我在變得越加傳統……比如,我也曾在很多年前在網上寄出過很多電子賀卡,也興奮地用電子郵箱繼續跟網友長篇大論。但現在,我發現自己始終喜歡那些寫信、寫明信片的時光,也始終有這樣的執念,只是如今的“郵政”無法為我達成心愿。
在我去的其他國家,我都可以放心地把自己或長或短的言語,寄托在他們的郵政系統和郵遞員的手中。比如日本。如果對日本的文具有熱情的話,或者可以來日本的文具店看看的話,你一定會為眾多的手寫工具、各式各樣的信紙、一筆箋、漂亮的便簽所折服。不僅設計好看、形式豐富,品類也多到讓人震驚。而且,對時令敏感的日本人,會每個時節變換不同的時令設計。春天的櫻花,夏天的煙花、西瓜、金魚,秋天的十五月圓、紅葉,冬天的皚皚白雪、圣誕、新年……除了沒有時令限制的普通設計,這種應季的設計只能用在時節當時。所以,隨著時日來變換用具、從問候語到使用的道具,都在詮釋著“時間”的美好。
明信片呢,一年到頭都有,年尾尤其重要。在日本,大家會把一年的感恩,寄送給自己的朋友、關照自己的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等等。所以,到了年末,大家都是一沓一沓地寫。而為了能在新年第一天讓對方收到,日本郵政讓大家在新年前一周都寫好,這樣可以保證按時寄達。過時的話,大概就趕不上1月1日這天了。但并不意味著你不能繼續寄。而且還在郵筒上放上裝皮筋的盒子,套住寫好的那沓明信片。
又比如瑞典。在瑞典,最讓我懷念的,是他們在圣誕前,會在普通的黃色和藍色的郵筒(本國、國際)旁,出現的紅色郵筒,并在圣誕前些日子撤離。那個臨時安置近1個月的郵筒,是為了大家寫好圣誕賀卡或明信片后,保證收件方能在圣誕當日準時收到。
不說這些小心思,起碼,依賴他國郵政時,似乎不存在寄明信片會丟的遺憾。
我們那世界聞名的快遞物流確實讓人自豪,被“慣壞”的我每次都忍不住“嘲笑”其他國家的那些送件系統。但在這最基礎的郵政上,很遺憾,我覺得很失望……
另外,從明信片上也讓我想到了“字”。
相輔相成的,日本近些年也特別強調“美文字”,有很多培訓班和書籍,讓大家用軟毛筆、鋼筆、甚至圓珠筆,去寫出漂亮的日文。畢竟,“字”也是人的另一張臉。在日本這個“傳統”的國家,動不動就寫明信片、寫賀卡、寫短簽、便條、手寫筆記,不管出于商務還是私心,一手好字都成了絕佳的禮儀。
曾幾何時,我們也很強調手寫的字之美,而現在的年輕一代,能寫出好看的字的,已經那么少了……
我從小寫字就很一般,從沒練過。前些年覺得這樣不行,所以花了2~3個周的硬筆,就臨了一個字帖,還不怎么動腦筋,經常瞎寫。但就這么隨便應付、技藝不精,也曾被人跨過“好看”,以至于我自慚形穢地、覺得連“謙虛”一下的底氣都沒有。(畢竟自知花過心思)可見,比我還沒花心思的人,也有不少。
我知道,現在,每個人都在被推著向前,什么都講究高效、高速。即使是書,也不再愿意去自己看,而是聽別人講,或者用高速閱讀法1~2個小時就看完一本書。有時,我不可避免的感到焦慮、想要融入大家的前進隊伍中,但更經常的,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太無聊了。一如對眼前不經意地拿起、放下手機的舉動感到無聊。
是的,不夠沉靜,也沒有美感。
該如何,才能讓心足夠的靜呢?
就像我在公眾號上為自己的欄目和新企劃起的名字那樣——『時。旅。記。』
于時光中去旅行,在旅途中記錄。
以悠然、優雅、從容、篤定的姿態……
我想,注重一些儀式感,回歸一些傳統,就是與這紛繁又速食的俗世的抵抗吧……
P.S. 其實我懶得翻我硬盤從那海量圖片庫里找日本郵筒、瑞典郵筒、日本文具店和明信片的照片了……真的……
但是,我不插圖的話,這么一篇2000字的文章看著累吧?
你看,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別說2千字,大概幾百字,都會看起來沒有耐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