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是一種態度。
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
過一個星期后,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
一個月后,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問,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
那個人就是柏拉圖一一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大哲學家。
認真,是一種力量。
眾所周知,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
這口“洗硯池”,這種認真的力量,成就了一代大書法家。
認真,是一種習慣。
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 ,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認真的習慣,使司馬遷、居里夫人能夠成就卓著,名垂千古。
古人說:“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
這種認真,專注和刻苦成就了他們。
正應了那句話: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茍且,那么見微知著,他在大事上、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個茍且的人。
江南春在《說說我的偶像》中,有這樣一段話:“最終你相信什么就能成為什么。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確實說得非常經典。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一個人為明天做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所有智慧,所有的熱忱,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用心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能正確應付未來的唯一方法。
因此,認真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
做事如此,做人亦應如此。
用心做事,認真做人,坦蕩磊落,勤奮執著,讓認真成為一種習慣!
原創不易,如需轉載,請征得本人授權,并標注作者及出處,侵權必究!
如果說成長是一種歷練,那認真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當認真成為一種習慣,生命的質量就在提升。
《教學智慧追求》一書中說:讓認真成為習慣,做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認真是一種力量,認真是一種習慣,它能深入到一個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個人的血液里。
讓認真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