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到題目,沒有急于動筆,而是像朗宇同學(xué)那樣,看了一些相關(guān)資料。這也是昨天聽講的最大收獲。除了這封信,我還看了《寫給范美忠的公開信:很抱歉,我也加入過“范跑跑”制造》,這是王帆讀完《吳聰靈寫給范美忠的信》之后寫的一篇文章。有點類似今天的作業(yè)。另外一篇就是何瑫和黃周穎寫的《汶川地震后,范美忠的這七年》。
看完,對主人公終于有了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在這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范跑跑是誰,約略聽過,但沒有關(guān)注?,F(xiàn)在我還知道他長什么樣。
吳聰靈信中金句很多,好幾次讓我濕潤了雙眼。我想這就是人性的力量吧。記得在911之后,很多人對美帝發(fā)生這樣的事興奮異常,而我卻覺得生命的消逝非??杀?,應(yīng)該嚴肅對待,看電視畫面甚至悲從中來。生命本就不分國界,值得敬畏。后來在一次上課中,授課老師提到這事,說她當(dāng)時哭了。我知道,這個國家,是有和我有同感的人的。
我之前提到了,這封信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有很多金句,我只選擇其中幾個來分享給大家吧——
金句:
一、“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的是這點:我把活成一個對的人、一個好的人,看作是比活著本身更重要的事?!?/p>
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當(dāng)初批判范美忠的原因,實際上是她和其他批判范美忠的人,之所以能夠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的一個隱形邏輯。
二、“社會是誰,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是這社會的一員,并欠你一個道歉?!?/p>
結(jié)合上文,令人感慨,催人淚下。
三、“暴力的手段不可能達成高尚的目標。攻擊別人也建立不了自己的正面形象。相反,那暴力與攻擊中的我,已成為我所反對的模樣?!?/p>
作者已經(jīng)從這一系列事件中警醒,并反思之前的種種手段,并不高尚。并坦誠自己曾參與其中,并不推卸責(zé)任。
段落:
一、“而我也是這千夫之一,并為此始終不安。幾年來一點點反省之余,我也會在思考,我們社會的道德、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是指導(dǎo)并服務(wù)于人的生活,支持協(xié)助每一生命個體存活、活得有尊嚴、活出好的生命品質(zhì),活出輕靈的生命狀態(tài),還是僅僅拿來評判一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高下,褒之貶之,或神化妖魔化,或捧或殺?”
作者開始反思,并質(zhì)疑之前的做法是不是對的?作者的內(nèi)心認為,之前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下文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態(tài)度做鋪墊。
二、“范沒有在地震來臨時表現(xiàn)出高尚的德行,但他并沒有侵犯他人的權(quán)益。他能活著跑出來,本身就是對社會養(yǎng)活他所付出的代價的完好保存與升值。他成長的社會歷史時空并沒有賦予他救人的使命。故,如果范的行為必須受到譴責(zé),那么,從邏輯上講,首先應(yīng)該譴責(zé)的是他生存其中的社會?!?/p>
作者借他人之口,闡述自己的邏輯,即責(zé)任不在范,如果在,那么社會首先有責(zé)任。因此,范是沒有過錯的,而指責(zé)他也是沒有道理可言的。自己曾經(jīng)指責(zé)過他,那么,自己應(yīng)該道歉。
三、“是的,罪與錯,善與美,都是我生命的組成部分。你也一樣,奔跑逃生的舉動里,也體現(xiàn)著對美和忠的追求。如果說我晚覺的痛和遲來的道歉還有什么意義的話,我希望是,我借此知道如何面向未來,在今后的日子里謹言慎行,勿使再犯。這是生命持續(xù)完善與自我喚醒?!?/p>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已經(jīng)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跳脫出針對范的行為的討論,而是針對對于生活和生命平和的一種追求。這也讓整篇文章得以升華,這一段是論述的核心。
備注:我選取的是在網(wǎng)上看到的文章,比作業(yè)的信多了一些,拆解也是拆的多出來的文字。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附網(wǎng)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26292354&ver=876&signature=1MPRvm-e3zczxcEgyyJtp1pByPQglwaaJ03zQVIQqQNKGYsbUKFY42NIInPs8xxzVCgyuGzAw8qQpKrLGeJDyRmg938c5Q4n4ACgsFk0PPpcpU9e1KPtbJnHVdwd-9YZ&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