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很美,少見的藍天白云。躺在沙發上,沉浸在欣賞朋友圈圖片的喜悅中,慢慢消除著改了一天稿件的疲勞。
看到教師群里,周鳳蕓老師發的這張照片,我被感動到了。敲擊點文字,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這張照片上的老師,是我們學校年輕的朱叢芳老師,我與朱老師同教一個級部,但是因為不在一個辦公室,年齡相差甚遠,對朱老師并不十分了解。
她是教生物的老師,生物是今年初三的會考學科。
在我的印象里,這是個年輕漂亮,十分愛笑的老師。每次見到我,總沖我微微一笑,喊一聲:亓老師。
她的溫柔、大方、美麗,都是因為這個微笑和這聲問候留給我的。
一個年輕老師,承擔起會考學科的教學任務,是需要有點勇氣的,畢竟中考對孩子和家長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這么久的居家學習,把老師們的教學計劃全部打亂,線上教學成為了老師的教學常態。不能見面的線上教學,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如何保證效果,對每個老師學生都是考驗。
看這張照片。
地點:醫院;時間:晚上;人物:朱老師;事件:朱老師在邊輸液邊備課。
也許,這樣的鏡頭在電視里有過;也許,這樣的鏡頭在學生作文里有過;也許,這樣的鏡頭在先進人物事跡報告里有過。
而今天,它出現在了一個普通的年輕老師的朋友圈里。
照片的下面朱老師特意強調了一句話:不要點贊,不要評論。
也許,這位年輕老師只是想為自己留下這個特殊時期這張特殊的照片。
也許,這位年輕老師,在輸著液,備著課的時候,想要媽媽來陪伴。
因為,她還是個孩子。
也許,明天有網課,這位年輕的老師,心里著急,怕自己給孩子們上不了課。
我無法猜測她那時那刻想些什么,看到照片,我卻能夠知道,這位年輕的老師心里裝著的是學生,是課堂。哪怕是隔著屏幕的課堂,她也要求自己必須精心備好課。
那針頭扎著這小姑娘的手腕,那盛藥液的袋子垂在小姑娘的腰際,寫到這里,我已是淚眼婆娑。這小姑娘,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年齡吧,如果是我的兒子,一個人,輸著液,工作著,我該會多么的心疼和欽佩!
我的眼前出現了疫情期間,電視里許多醫護人員,那些美麗的年輕醫生護士的照片:口罩下臉上的勒痕,泡白了的雙手,蹲下來吃著盒飯的背影,趴在桌子上休息的樣子,拖著隔離服的身影,對病人的精心護理……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動不已,讓我們對年輕人的美麗有了新的定義。
這張照片,一樣的美,別樣的美。
這就是我們的老師,這就是我們陳毅中學的老師!
整個疫情期間,在我們學校,有多少這么美麗動人的老師:電腦前,手機邊,釘釘群,QQ群,無數的網課,家長會,學生座談會,防疫工作會……
后期的家訪:學生家里,馬路邊,小區門口,綠茵樹下……一對一,面對面,隨處都有陳毅人的影子。
我們何曾因為不能見面丟下過自己的學生,我們何曾因為居家辦公忘卻過自己的職責!
我們何曾忘記過我們的名字叫老師,我們何曾忘記過我們的學校是陳毅中學,它是一所以元帥名字命名的紅色學校!
我們何曾計過報酬,我們何曾爭過名利!
帶著慈悲做教育,師者仁心——這就是我們的信仰和情懷。
剛剛,朱老師在教師群里平淡的回復了一句話:
各位老師們過獎了,咱們每位陳毅的老師都很敬業,讓人敬佩,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其實,我很慚愧,正值會考緊張時期,又怕耽誤孩子們學習,有點著急了。
有點著急了,理由就這么簡單。
我們的老師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花言巧語,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和無私的奉獻,還有那淡然和美麗的微笑。
復課在即,給大家講講這一張照片的故事,我想告訴每個孩子:我們期待你們回到校園來,這里有最美的風景等著你們,這里有最好的老師等著你們,等著你們相聚在夏天,咱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