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里面可以說是最不起眼了,而廣州有很多美食和廣州一樣不起眼,低調,甚至有的連個店名都沒有,在沒有大眾點評、小紅書等互聯網新媒體之前,全靠食客口口相傳。
1、阿婆牛雜
在廣州的商業街逛,十家賣牛雜的至少有五家叫阿婆牛雜,這不禁讓人好奇這些連鎖店難道都是一個阿婆做的牛雜嗎。事實上,在廣州最出名的阿婆牛雜只有一家,在荔灣區芳村地鐵站附近的陸居路,由一個叫桂珍的阿婆每天推著手推車在巷子里賣。由于是流動攤位,阿婆沒有弄招牌,只有幾十年如一日對品質的堅持。時至今日,阿婆年紀大了,后人也不愿意接班,早已不再全天出攤了,只會在百花路的甜園甜品店偶爾出來擺一下攤。而市區遍地的阿婆牛雜店,據說只有文明路潮樓的那家是阿婆的徒弟開的。
2、嘆佬雞煲
和阿婆牛雜一樣山寨店遍地的還有炭爐雞煲,雖然普通話念起來不同,用粵語念就只有聲調的不同。其實比起嘆佬雞煲,這家開在荔灣區芳村地鐵站附近陸居路的店,還有一個更為人知的名字:榕樹頭雞煲。說來好笑,那些山寨店有的燒炭,有的只有個煲,下面用電磁爐加熱,而榕樹頭的店早就不用炭改用蜂窩煤了。隨著陸居路改造工程的進行,榕樹頭雞煲(總店)也已經關閉,就剩下分店繼續營業。
同樣是雞煲,在恩寧路附近的一家巷子里的雞煲也是沒有招牌,食客根據巷口的名稱叫它鐘巷雞煲,現在已經搬到詹天佑小學附近啦。
3、日月年牛肉丸
在荔灣區如果問哪里的牛肉丸面最劃算,幾乎所有的食客都會提到這家店,雖然沒有上下九的陳添記 吳財記出名,但也是一家老店。這家店一直沒有名稱,店面也不大,食客想吃上一碗牛肉丸面很可能要在店外蹲著吃,但憑借拳頭那么大的牛肉丸還是在食客之間廣為流傳。早期的叫號單上面寫著“? 日? 月? 年”這種記錄日期的字樣,久而久之食客都把這家店叫日月年。
4、明記屎坑粉
如果覺得食客蹲在路邊吃的環境已經夠差,你就未免小看老廣對美食的執著了。在日月年的附近,有家叫明記屎坑粉的店,曾經就開在公共廁所旁邊(廣州人把公共廁所叫屎坑),當初還沒有明記這個牌子,老廣之間就以獨特的地理位置稱呼這個店:屎坑粉。明記最出名的就是牛腩粉,一般中午11點左右賣完,如果有幸吃到,記得要加辣醬。
5、牛佬牛羊雜湯
在荔灣區金花市場附近,有家店賣牛羊雜湯非常著名,早期還是流動攤位,食客都稱呼這家店叫牛羊雜湯店,后來店家才改名叫牛佬牛羊雜湯,還有了自己的店面,但是味道一如既往,經受住了食客的考驗。
6、胡椒豬肚湯
在荔灣區蘆荻街、廣州人第四中學后面的一家店,一直沒有名稱,店名就以自己的招牌胡椒豬肚湯為名,在冬天還有糯米飯供應。雖然這家店沒有掛著老字號的旗子,附近的食客卻非常熟悉。在冬天喝上一碗,整個人就馬上暖暖的。胡椒豬肚湯這個菜在粵菜館也有賣,但在街頭的小吃店見到的卻不多。
7、雞什豬紅
在蘆荻街的南面,隆慶社區里面,也是沒有招牌,食客就叫這家店雞什豬紅,因為主打的是雞什湯和豬紅湯,雞什湯每天限量供應。
8、天臺燒烤
荔灣區的美食太多了,游客不想浪費時間排隊就不要扎堆在上下九附近了,龍津路、恩寧路、金花街的美食也很多。暫且先把荔灣區的美食放一下,看看越秀區。
在北京路附近一處民居的天臺,食客之間流傳著一家廣式燒烤店,由于位置實在偏僻,即使后來上了大眾點評也很少人能找到。上去這家店要自己打燈,因為中間的樓梯很暗,而且都是民國時期的裝飾風格,在陰暗的光線下,特別像鬼屋,因此這家店也被叫作鬼屋燒烤。在滿大街都是東北燒烤的時候,廣式燒烤就越來越少了。廣式燒烤一般就涂蜜糖,很少放孜然辣椒面這些。可惜前些時候去,這家店已經關了,附近居民說老板退休不做了。
9、無名糖水店
除了文明路的明記、百花、玫瑰糖水店,越秀區還有兩家糖水店令人印象深刻,卻是沒有招牌,全靠地理位置稱呼。
禺山路糖水店:在北京路一處民居,樓梯口有個阿叔在賣糖水和老火湯,價格實惠,真材實料,不過阿叔很低調不愿意被推廣,所以沒變成網紅店。
東華西路糖水店:在中華廣場的南邊,東華西路有家糖水店,沒有招牌,就豎著個牌子說今日有什么糖水,主要做附近居民的生意,真材實料,價格和有店面的糖水店相比略便宜一點。
10、阿叔牛雜
在越秀區光孝路祝壽巷里面,有個流動攤位賣牛雜,便宜量大,主要做附近學生的生意,因為沒有牌子,食客就稱小攤叫做阿叔牛雜。在夏天還有玉米冰供應。阿叔脾氣有點怪,不愿意被推廣,這也是為什么滿大街阿婆牛雜,很少有阿爺牛雜、阿叔牛雜、阿妹牛雜的原因。
11、怪叔缽仔糕
在越秀區淘金北路的淘金北市場附近,有家網紅店叫怪叔缽仔糕,一開始還沒紅之前,甚至連招牌都沒有(現在也不過是貼了張紅紙,做了個小牌子)。出名的原因就是缽仔糕實在太大了,一個頂別的缽仔糕兩個,而且口感正宗,是越秀區唯二的正宗缽仔糕(另一家是北京路的步步糕昇),除了缽仔糕,怪叔的糖水也不錯,不過不一定每天都一樣。
12、光頭佬燒烤
在海珠區江南西附近,有個燒烤檔做得挺好吃,在河涌邊,一直沒有招牌,食客以老板的特征稱呼這家店為光頭佬燒烤。曾經一段時間光頭老板應朋友邀請入駐了富力海珠城的一家餐廳,餐廳倒閉之后有食客目睹光頭老板又在原來的地方出沒。這家店有意思的是要先點菜再去吃,直接去吃是吃不上的,老板根據食客點的菜預計食材的量。光頭老板很有創意地把榴蓮、芒果這些水果和燒烤結合,自創了不少菜式。
類似的還有用風筒吹燒烤的風筒輝,主打海鮮燒烤,番禺區男扮女裝的炒螺明,主打的是買炒螺送才藝表演。
13、炸加姨奶茶
在南武中學高中部的附近,有個阿姨賣炸物,經濟實惠,陪伴了好多學生的青春,一開始沒有招牌,學生都叫這家店炸姨,后來有了自己的店面,更名為炸加姨。在益禾堂出現之前,炸加姨奶茶的性價比可以說打遍所有連鎖店沒有對手。
14、南村路口牛腩面
在海珠區南村路和同福路交匯處的路口,有家賣牛腩面的店,是附近第五中學學生經常光顧的店,具體開了多少年已經無從考究,牛腩做得還可以,面就相對來說比較普通,可能搭配河粉會好吃點。現在地圖上叫海幢瑞芳飲食店,可能以前是叫這個名字,招牌經過風吹日曬沒了,現在反而無名牛腩店的名氣更大。
15、糖水鋪
在海珠區前進路小學的附近,有個賣糖水的店鋪,一直沒有招牌,后來掛了招牌,就叫糖水鋪,在外面糖水動輒十幾塊一碗的時候,這家店還是堅持賣三元一碗,全場均價三元,不過由于原材料漲價等原因,店面已經縮水了一半,三元的價格還能堅持多久呢?據附近的居民說,這家店開了二十幾年,陪伴了自己整個青春。這個店的糖水其實不算廣州最正宗的,但是勝在便宜和款式多啊,十塊吃三碗都可以當飯吃了。
16、同福路深夜烤魷魚
在同福西路某個公廁旁邊的雜貨鋪,每晚十點后就會化身為烤魷魚檔,一直營業到凌晨三點,這家店已經開了30多年。今年12月初深夜特意路過,已經沒有開了,不知道是搬遷了還是怎樣。
17、樓下的店
在廣州,還有一種美食叫做樓下的店,它可能是早餐賣炒粉的店,可能是粥粉面飯的快餐店,可能是賣麻辣燙,可能是賣牛雜的,可能是深夜燒烤的,它未必是網紅店,但離你住的地方足夠近,出品過得去,阿叔阿姨對你很熟悉,有時候一個眼神就懂你要什么。這種美味其實就是所謂的人情味、煙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