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過了三十之后,很多事情都要做減法。唯有斷舍離,才能讓自己專注;唯有專注,才能專精;唯有專精,才能專業。想要在一個領域內做到專業,沒有點兒做減法的功夫是不行的。
很早就看到過這樣一本書《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時候,我剛剛讀過《精要主義》,聽名字感覺恐怕前者說的也是一樣的道理——人生貴精,不貴多。直到最近,才將KINDLE中的這本書又重新翻出來閱讀,發現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能夠給予我很多的啟發。這提醒我凡事不要想當然,要想系統了解,必須做“主題閱讀”。
本書先從理論上闡述了“專注的力量”,接著就提出了六個“關于成功的謊言”,然后作者逐個攻破,顛覆了我們對于成功以往的認知。
謊言之一:每件事都很重要
世界紛繁多變,充滿著誘惑力,我們總是認為任何來到我們身邊的事情都很重要,因此消耗了大量精力。面對改變,我們總是不斷去追求新技能以應對新的變化,然而,重要的事情往往在不同的階段只有一件。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將復雜冗長的“待辦事項清單”精簡為短小精悍的“成功清單”,與其處處兼顧,不如目標集中。
謊言之二:同時處理多件事
在一段時間內,我總是認為同時處理多件事是個人效能的體現,但這種方法總讓我感到疲憊,我覺得我自己的時間管理與精力管理仍然需要精進。看完本書我才明白,實際上,這種多線程模式是在主動分散注意力。現在我采用每天吃“三只青蛙”的辦法,先攻破最重要的事情,堅持每次只做一件事情。
謊言之三:生活必須有規律
作者認為,生活中不必每件事都有規律,只需要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保持規律,養成習慣就可以。我可不這么認為,恰恰相反,我覺得生活中不重要的事情最好能夠養成習慣,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刻意思考,只需要保持慣性就可以了。而看中的事情恰恰需要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狀態,才能增加創造力,提高智力產能的輸出。
謊言之四:意志力觸手可及
我從來沒有感到意志力是觸手可及的。
謊言之五:平衡工作與生活
作者的觀點是相對的階段性的平衡,而不是絕對的平衡。我們要在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過程中保持動態的、變化的、開放的思維。這點我非常認同。
謊言之六:目標不可以太大
簡言之,如果你將目標定在月球上,恐怕你飛不出地球;如果你將目標定在太陽上,你至少能夠登上月球。目標應該足夠宏偉,能夠調動你的使命感。
作者除了幫我們明白厘清了“六個關于成功的常見謊言”,還提出了將“尋找關鍵問題”變成習慣的思想。我在這方面的受益來源于對思維導圖的不斷練習與精進,“關鍵詞”已經成為我的認識事物與分析問題的底層思維。
關于設立目標。最近的一些課程告訴我,其實設立目標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在這件事情上,我總是懷有審慎態度,總希望自己設立的目標應該在掌控之中,從而拒絕過于飄渺的目標。作者告訴我們,我們應該以終為始,先將目標設立,然后采用倒推的方法,不斷確定優先事項,就能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采用“項目管理”的思維,不斷將目標進行分解,將重要事項分解成若干小目標,再設置任務節點與風險預期,綜合調動既有資源,推動項目的進行。最重要的是,要為優先事務預留出時間,這樣才能大幅度提高效率。關鍵事件的推進能夠影響全局的進程。
在“ctt效能教練”課程中,顧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強大的效能手冊的使用方法,這是對于制定計劃,聚焦成果非常好的方法。今年的目標是“聚焦-轉化”,通過不斷內化-輸出,我相信一定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雖然,書中的觀點對我來講都不是全新的,然而在恰當的時機出現,仍然對于目前的我具有很好的整理作用。
"5b?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