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姑娘,華清池、驪山、兵馬俑都是學生時代的記憶,學校組織春游時來過的地方,“長恨歌”就在家門口,也是工作契機第一次看。
長恨歌是講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大型史詩劇,舞美、編排、燈光、場景都精致動人,氣勢恢宏,從玉環入宮開始,講述了這個三十八歲女人用三分之一的生命時間陪伴皇帝愛人的故事。與眾不同的是,兩個人的愛情站在了歷史之巔,注定了無法平凡,愛了紅顏的皇上不會被歌頌執著可貴,后宮三千佳麗不動君心,惟玉環一人心頭所好,如果放在如今,這個男人對于女人的愛情難能可貴。只是想當時,拋卻國家社稷,引得戰亂,親手葬送愛情的故事想來唏噓不止。
背景音樂隨著故事線索的起伏演繹者兩個人的初相識、熱戀、生離別、兩相望,纏綿悱惻與悲愴交割,竟然震的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淚,也不由得更關注這段和“愛情”有關的歷史。
有關楊玉環的傳說有很多,今天我們來挑幾個說:
1
貴妃墓緣何是個“衣冠冢”?
“馬嵬兵變”中楊貴妃被處死后,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官軍收復了長安,唐玄宗便從成都回到了長安。據文獻記載,他曾密令中官將楊貴妃遷葬,但是現在的楊貴妃墓到底是原來的墓地,還是遷葬后的墓地,至今均無確證。關于此事,馬嵬當地是這樣流傳的:
據說那位奉命遷葬的中官到了馬嵬坡后,到處尋找楊貴妃的墓地。由于馬嵬兵變事起突然,安祿山兵馬又在后面緊緊追趕,當時眾人將楊貴妃的尸體在道路旁隨便挖了個土坑,草草埋了。所以,中官怎么也找不著。他想,如此回京怎么向唐玄宗交待呢?這時,他聽了馬嵬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件事:楊貴妃在殿前的梨樹上白縊時,遺下了一只靴子和襪子,這些東西被馬嵬驛上一個驛卒揀到了。這個驛卒將此物帶回家里,交給他的母親保管。他母親是個在馬嵬賣茶的老太太。說來也怪。
這靴子和襪子異香撲鼻,幾里外都能聞得見。這件事驚動了四村八舍,人們成群結隊地跑來觀瞻。這位老太太倒也精明,她規定來看的人,每天必須交銅錢兩枚。盡管收費,但是參觀者仍然絡繹不斷,老太太因此竟發了一筆財,賣大碗茶的營生自然也就停止了。
中官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萬分,他找來老太太,出高價買了靴子和襪子,然后鄭重其事地埋在了現在貴妃墓這個地方,并修建了一座簡單的墓園,回京向唐玄宗復命交差去了。所以說,楊貴妃墓是個“衣冠冢”。
2
世人都說貴妃美
傳說,楊貴妃死后,不知過了多久,在離馬嵬不遠的地方,住著一位張員外。老兩口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長得又黑又丑。夫人怕斷了香煙,勸員外納妾育子,張員外執意不允,他一心想給女兒招個上門女婿,老兩口有人養老送終,家業有人繼承也就心滿意足了。但偏偏女兒生得丑陋,說了好幾家,人家都不愿意,后來連說媒的也沒有了。眼看著女兒越來越大了,這事直熬煎得老兩口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女兒也自慚形穢,不愿見人。幾次想尋自盡,但心里又丟不下二老,只是一個人在繡房里暗處啼哭。
一天晚上,女兒在房中越想越傷心,真想大哭一場。她怕驚動了父母,一個人悄悄出了門,跑到馬嵬坡,趴到貴妃墓上嚎啕大哭,把多年來壓在胸中的哀怨憂傷、一肚子苦水,一古腦兒傾瀉出來。她捶胸下頓足,呼天喊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拍打著貴妃墓。淚水象泉水一般,從臉上滴在墳上,墳上的土和淚水又粘到手上,用手擦眼淚,泥水又抹在臉上。她怨天太不公,都是世上人,為啥貴妃長得那么美;她怨地太無理,都飲地上水,為啥張家偏偏出丑女。她哭得死去活來,癡癡迷迷。
天明了,員外夫婦發現大門虛掩,一看女兒不見了,大驚失色,急急忙忙四處尋找。忽然聽到從貴妃墓那個方向隱隱約約傳來哭聲,趕到跟前一看,正是女兒趴在墳上抽泣,只見她蓬頭垢面,有氣無力。夫婦倆老淚縱橫,千勸萬勸,攙著女兒回到家。母親給女兒洗了臉,梳了頭。這一洗,老兩口欣喜若狂,只見女兒又白又凈,如花似玉,好看極了。再把臟衣服一換,更是艷麗異常,十分俊俏。
丑女變美好的消息,象風一樣,很快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而且越傳越奇。有人說,楊貴妃長得潔白漂亮,生前“伸手笑雪黑”,死后墓上的土變成粉,丑女搽了變美女,美女搽了更美麗。有人說,婦女臉上的黑斑點,用它一搽就不見了。貴妃墓上的土被稱為“貴妃粉”,附近的人紛紛來這里取土,外地游人也要帶一包墓土回去,這就使墓堆越來越小。守墓的人給上面添土。這樣堆起來,拿走了;拿走了又堆起來,反反復復,墓土很難保住。后來人們為了保護貴妃墓,便用青磚把墓包起來,后人再無法取土了。這就是楊貴妃墓用青磚包裹的緣由。”
關于這段傳說,清代乾隆年間陜西巡扶畢沅在《過馬嵬詠古》詩中,有過類似的記述,可與之呼應:“墓土生白土,士人呼為貴妃粉,能悅顏色,春日游女拾取靧面。”
3
為貴妃永久哭泣的“四郎泉”
在興平西的馬嵬坡,有好幾眼清泉,其中一眼名叫“四郎泉”。
傳說很早以前,馬嵬驛西門外有一座佛殿。佛殿大門外有石虎守門,二門口有金剛護殿,再往里走就是佛殿正堂,一尊佛爺端坐中央。可是,“馬嵬兵變”以后,這一切都無影無蹤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造反,率領十五萬大軍,斬將奪關,一直打長安。唐玄宗如夢方醒,帶著貴妃和百官倉皇西逃。行到馬嵬驛,將士嘩變,殺了奸相楊國忠,眾皆不散,逼著皇帝殺貴妃。唐玄宗見龍武軍刀出鞘箭上弦,嚇得戰戰兢兢,命高力士傳旨縊死楊貴妃。
當時三十八歲的貴妃楊玉環,想到難免一死,百感交集,悲痛欲絕。那往日的榮華富貴已化為烏有,華清宮的輕歌曼舞也成了過眼煙云,這人生怎么竟這樣的短促!高力士跟在后邊不住地催著,楊貴妃要到佛殿祈禱,稟告神靈。
她拖著沉重的步子,懷著一肚子的委屈,一步一跌。一步一哭,來到了佛殿門外。猛抬頭,見兩只石虎齜牙咧嘴,惡狠狠地瞪著她。她猛然想到,真是“伴君如伴虎”,那寵愛過自己的君王,不也和這石虎一樣無情無義嗎?她哭著對石虎說:“你不要這樣瞪著我,難道你也相信我玉環是誤國的千古罪人,真的該殺該絞?你忍心看到我含冤而死嗎?”石虎聽了這話,忽然不知去向。此后,當地就有了“常從馬嵬過,不知石虎哪里臥”的民謠。
玉環哭到二門,只見四大金剛惡眉瞪眼,仿佛也要置自己于死地,就痛哭道:“金剛啊金剛,難道你們也象龍武將士那樣狠心,非和我一個弱女子過不去,難道一點也不可憐我?”說著,只見金剛撲簌簌直掉眼淚,不一會兒金剛不見了,地上出現了一眼清泉。當地人們流傳“金剛不見面,四郎泉水流不斷。”這就是馬嵬“四郎泉”的來歷。
玉環又從二門一直哭到佛殿上,只見油燈閃爍,跳動著不安的火焰,現出一片陰森凄涼的氣象。玉環對著佛爺哭訴著:“你睜開眼睛看看吧!人世間有多少不公平的事情啊!想我楊玉環十八歲進宮伴君王,君王高興時也曾在長生殿上盟誓愿:‘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可是,事到臨頭,只顧他自己活命,竟要玉環一死。難道說賊子造反,玉環就該喪生。老天若有靈,就讓風為我致哀,云為我戴孝,雷為我鳴冤,電為了雪恨吧!”不一會兒,果然雷聲陣陣,電光閃閃,風鳴咽,云壓頂,嘩啦啦下起雨來。高力士早已在院中梨樹上系好了白綾,沉著面孔喊道:“天下雨了,請貴妃娘娘早早升天。”玉環仰天長嘆:“我玉環死得冤啊!”說罷,含恨與世長辭。
這個傳說悲苦而凄涼,通過楊貴妃聲聲怨,句句苦的控訴,以及石虎、四大金剛的消失和雷、電、云、雨的驟然而至,表達了民間或者老百姓的意愿,即對唐玄宗薄情寡義的遣責和對楊貴妃罪不當死的無限同情。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長恨歌留傳千古,寥寥數語,寫盡歷史千年。走一趟古城西安,不可錯過的恢弘史劇《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