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中一般會包括工作經歷和項目經歷這兩個模塊。在寫簡歷的時候,對于這兩部分,都會面臨一個如何表達的問題。很多人都是隨性而寫。但是,學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結構化表達的方法—STAR法則。
一、什么是STAR法則:
STAR法則是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四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合稱,為了記憶的方便,你也可以稱之為明星法則。據說是世界500強HR面試的一個邏輯框架。通過該法則,HR可以完成對于一個人的基本了解。同時,這個方法也被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應用到自己的簡歷和面試溝通中。
STAR法則的四個關鍵詞的具體含義是:
Situation:?事情發(fā)生的情境;
Task:?你的任務是什么;
Action:?你的行動是什么;
Result:?結果如何,你取得了什么成果。
這里需要再次重點強調一下:STAR法則既可以應用在寫簡歷中,也可以應用在面試中和面試官的交流溝通中,但是,在兩種場景中,STAR法則的使用略微有所不同。
在簡歷中,限于篇幅,你需要非常精簡的把一個項目經歷寫出來,STAR法則的四個要素,每個最多也就一句話,全部字數控制在200字以內。
在面試中,因為口頭表達有足夠的時間,你可以使用STAR法則,把同一件事情,說的更加豐富。為此,對于重要的項目經歷,你需要準備兩個版本。一個是精簡版本,放在簡歷上。另外一個是詳細的版本,用于面試的時候講給面試官。
需要說明的是,用于面試的詳細版本,也一定要寫出來,不要只是在大腦中過一下就可以的。寫出來并嘗試講解幾遍,面試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輕松表達出來。
二、STAR法則怎么使用——從STAR法則START法則的詳解
對于初步接觸STAR法則的同學來說,在具體使用的時候可能還是會有一些難度。所以,學長把STAR法則四個要素的寫作方法再進一步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1. Situation:情境
情境就是事情發(fā)生的背景,可以是對于項目的簡單介紹,也可以是一個問題,或者一個難題,而這樣更能凸顯你做這件事情的價值。一般對STAR法則有深入了解的HR或面試官,也會對項目背景進行深入的追問,以便了解你說的經歷,到底是因為公司(項目)的資源或者某個大的趨勢自然而然帶來的一個結果,還是確實是因為你自己努力取得的結果。所以,在這里,與其介紹項目多么厲害,不如從經歷的一些小的方面,你自己深度參與的方面切入更好。
2.Task:任務
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中承擔什么職責。
如果是為簡歷準備的版本,只要說明自己承擔的任務就可以了。
如果為面試準備的詳細版本,還應該說一下團隊整體的任務。并且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任務是團隊任務的一部分。不要把這個關系搞反了。
3.Action:行動
行動就是你采取的策略、具體的方法。這里依舊區(qū)分一下是為什么目的準備。
如果為面試準備的詳細版本,一定要說明哪些是團隊其他成員做的,哪些是你自己做的,對于自己做的部分,要更詳細的拆解開來分一二三四說一下。另外,這里重點要說自己做的,而團隊做的部分盡量次要一點,目的還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價值,但是千萬不要否定團隊的價值,因為任何事情沒有團隊協(xié)作不可能完成的,如果否定團隊價值,可能會給面試官留下自大的不良印象。
4.Result:結果
?
結果就是這件事情取得了哪些成果,最好是一些可用數字來衡量的結果。并且,重要的是突出那些通過你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如果是在面試中,還應該特別提到團隊其他成員的貢獻。
以上部分進一步解釋了經典的STAR法則,但是,這里學長要加上一點自己的心得,把STAR法則改成START法則,最后一個T是什么呢?Thinking,就是思考、感悟、反思、復盤。通過這件事情你有什么思考?
5.Thinking:反思
反思,在人的職業(yè)、甚至一生中都非常重要。但凡在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都離不開對于自己的深刻反思。反思有很多的方法,但是,對于一個項目經歷來說,回答這樣幾個問題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我哪里做的好?
哪里做的不好?
不好的地方是因為什么?
下次如何改進?
這個經歷我以后還可以復用在其他的什么場合?
反思的這部分,大家不要寫到簡歷上,而是要留到簡歷之外,面試的時候使用。為什么?
學長說兩個原因:
第一,避免簡歷臃腫:反思往往是一些深刻的感悟,一個完整的反思,往往內容會比較多,都放在簡歷上會大大增加簡歷的篇幅。
第二,要學會打破預期。有的人面試的時候會犯一個錯誤,按照簡歷上的順序把自己的經歷給面試官復述或背誦一遍,對于面試官來說,這完全在他的預期之內,這樣的面試結果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但是,如果你能夠打破面試官的預期,所談的內容比簡歷上的更加豐富、具體、詳細,那么,你就把握了面試的主動權,很可能面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三、STAR法則的應用:1個案例
上面對STAR法則又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解釋,這樣會給到一些更加明確的方向幫助同學們來使用這一法則。但是,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還是覺得無從下筆。所以,在此再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來闡述,供大家參考模仿。
這里以一個學妹的簡歷中的經歷為樣本,來告訴大家如何使用START原則寫這個經歷。
(適合放在簡歷中)
項目名稱:中國扶貧基金會善行100精英挑戰(zhàn)營
項目職責:擔任挑戰(zhàn)營小組組長
2016年參加中國扶貧基金會善行100精英挑戰(zhàn)營活動,這是一個針對貧困山區(qū)兒童結對幫扶計劃。我在這個活動中擔任小組組長,主要的職責包括志愿者招募、激勵與組織協(xié)調,以便保證活動目標的高效完成。在活動中,我采取了“雙會管理法”,每天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工作布置和工作總結。在我的帶領下,團隊經過30天的努力,成功完成67個項目對接,取得了小組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
?
以上內容是根據該學妹的簡歷提供的素材改寫而成。我們用逆向拆解的方法再來看一下它的寫成過程:
?
情景:2016年參加中國扶貧基金會善行100精英挑戰(zhàn)營活動,這是一個針對貧困山區(qū)兒童結對幫扶計劃。(這是對背景的一個簡單的介紹,一句話把最核心的信息說明就好。)
任務:我在這個活動中擔任小組組長,主要的職責包括志愿者招募、激勵與組織協(xié)調,以便保證活動目標的高效完成。
行動:在活動中,我采取了“雙會管理法”,每天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工作布置和工作總結。(雙會管理法,是我對于該簡歷中提到的早會和晚會的一個名詞概括,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面試官的注意。)
結果:在我的帶領下,團隊經過30天的努力,成功完成67個項目對接,取得了小組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結果中的67個項目是核心結果,數字呈現更加有說服力。如果還有其他數字,最好都體現出來。)
上面這個經歷是用于簡歷中的,如果用于面試中,可以擴展成1000字左右的一個經歷,用于跟面試官去交流。
另外,如果是面試中溝通,上面的經歷還缺了最后的T-反思部分,這部分,學長也寫一個簡單的模板,讓大家參考學習:
反思:
在整個項目結束后,我進行了反思,覺得雖然自己的領導能力、組織協(xié)調和溝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但是,還有一些不足,尤其是溝通方面,比如………(這里需要大家寫的時候自己舉一個小案例),我覺得還是需要繼續(xù)鍛煉。
如果你只是泛泛而談你鍛煉了什么能力,那么還是有點空和大,但是,你要談自己從一個小事看到的自己的不足,那么你的思考和境界又提高了一個層面。相信有了這個部分,面試官對你也會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