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而為人,生老病死往往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有人說: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可是生活并非小事,我們總是在一次次選擇中活成自己喜歡或者討厭的模樣,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往往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對某些決定后悔不已。
02
有位朋友遠嫁他鄉,每年回家看望父母都是年關將至,才能急匆匆的趕回去,老父親有一次感慨:“一年又一年的,見一面少一面了。”
她掩飾著離別的傷感,埋怨父親說話不吉利,未曾想,返回自己的家沒幾天,父親突發腦溢血昏迷,等她帶著孩子飛機換火車輾轉回家,卻沒能見父親最后一面。葬禮上朋友的懊惱與難過無法形容,可是哭不出來也喊不出來,看著親友們在棺木前悲痛欲絕的哭喊,朋友覺得恍然如夢。
老姑說:“畢竟隔得遠,情淡沒眼淚,忙完了就回去好好上班吧!”朋友心痛不已卻無言以對。
等到喪假結束,拖著孩子踏上火車時,孩子怯生生的問她:“媽媽,如果你一直在老家,外公是不是就可以一直活著?”
那一刻,朋友淚流成河,遠嫁異鄉的辛苦和無法盡孝的遺憾噴涌而出。后來,她不止一次的后悔過:要是畢業之后回家鄉工作,就不會錯過陪伴親人的機會,也不會經歷背井離鄉的辛苦,可惜時光無法倒流......
可是,就算時光倒流,向往詩和遠方的朋友依然會義無反顧的遠走天涯,年輕的時候,我們根本就無法預知未來我們會經歷的風雨。
03
王姐曾經為工作忙得無暇顧及家庭,二胎之后回歸家庭,全身心的投入到油鹽醬醋的瑣碎以及和熊孩子斗智斗勇的生活中!雖然以前身在職場的時候并非十指不沾水的人,但是完全回歸家庭之后,才發現:最難的并不是生活的辛苦,而是內心的迷茫和無助。
全職媽媽憂慮的因素太多:無法保證全身心帶娃會收獲一個更優秀的孩子;無法保證支持自己的家人永遠不會嫌棄自己的碌碌無為;無法一直混跡于家常里短的閑人堆中;害怕從此再無回歸職場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
有時半夜突然醒來,王姐會問自己:如果在無法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的情況下,重新選擇一次,結果會怎樣?
選擇工作,肯定無法容忍一天比一天惡劣的工作環境,依然無人可以照顧年幼的孩子,孩子會錯失更好的學習平臺......生活中有那么多無奈,我們沒辦法讓自己坦然接受,尤其是無法讓孩子忍受太多的不公平。
所以,即便重新選擇一次,王姐還是會暫時告別職場,全身心投入家庭之中,陪伴孩子長大。由此可見,每一個能夠決然別離職場的媽媽確實是都有足夠的理由,這樣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04
我們在人生中的很多的糾結在于無法平衡內心。
選擇流浪遠方,害怕會流離失所;選擇安穩生活,害怕平淡無味,就像有人感慨的一樣:“北上廣無處安放肉身,小城市無處安放靈魂”。
女性選擇了事業,害怕虧欠孩子太多;選擇了家庭,害怕失去自我。事業家庭都兼顧的,往往分身乏術,疲憊不堪。
我們終將無法隨心所欲的活著,生活的重擔讓我們的選擇變得越來越艱難。在能力范圍選擇內盡可能選擇自己在乎的,大概就是好的。
學會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做出選擇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一定是過往的生活中不曾企及的價值,生活總會變得相對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