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交流其實是一件費勁的事情。
你首先要聽明白對方要表達的內容。
有的人不善于表達,講不清楚,聽得費勁;
有的人故意講一半,剩下讓你猜,聽得費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探討式的交流,那更燒腦。
你要把對方的表達內進行總結歸納,
再在你的認知范疇內進行糾正和重組,
然后再把你的觀點表達給對方,
從而把對方的觀點進一步完善和升華。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同頻的交流對雙方都是一件暢快的事情。
表達方能夠找到認知的缺陷,
提升認知的高度和深度;
傾聽方在傾聽和歸納的過程中,
了解到新的信息,學習新的知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遇到一個旗鼓相當三觀一致的交流伙伴,
是一件確幸的事情,
既是益友更是良師,
人生幾何,知音難覓。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同頻的交流就很費勁,
說的說不清楚,聽的聽不明白,
雙方都在浪費時間做無用功,
甚至會因為觀點的不同而爭執導致不歡而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
很多時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為很多時候,訴說的人他只是要訴說,
并不在乎說了什么,更不接受任何反駁和批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是有聰明的方法,
有的人你可以認真聽,
有的人你只聽,不要經過大腦。
你只管“嗯”,“啊”,“也是”,“說的對”,
“很有道理”,“你很厲害”,“我很認同你的說法”。
講的人很受用,很happy,
聽的人很輕松,很nice。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然而,當你和他人訴說時,
當你聽到很多“嗯啊也是說的對”的時候,
你就該提醒一下自己,應該閉上嘴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