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我們都在學習和實踐“積極主動”這個習慣。我覺得國外的工具書翻譯過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書籍本身提供的是最質樸的道理,我們容易覺得,這些我道理我都明白,舉的例子也不容易和我們有共鳴,因此不那么容易打動我們的內心。比起中國作家辭藻豐富、邏輯復雜的書籍,“顯得”的確沒那么深入。
我很喜歡迪迪的這個課程,因為它給了我一段刻意練習的時間,尤其是這樣的工具書,我們需要通過實踐、思考、反復實踐,將文字內化成自己的力量,不然,這樣類型的書,只是讀一讀,讀個兩三遍,都是很難在我們身上起作用。
以前的時候,我只是籠統的覺得,人要傳遞正能量,要樂觀積極。但是這樣的書籍,將這個混沌的認知劃分成清晰的維度,我們跟著迪迪的課程,一個維度一個維度的去深入學習,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也因為這一個月的學習,重新認識了自己,也在努力改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