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賭,讀了很多書,依然無法高質量輸出,甚至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就是沒有做到這兩點:
一是“停船捕魚”。
所謂“停船捕魚”,就是做讀書筆記。“讀書時遇到讓自己有感悟、有靈感的內容,就像是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發現了一條還不錯的魚兒。如果不停船不牢,即不做記錄,可能就會永遠錯失。”
在墨花書評營聽到這個觀點時, 我很受觸動。因為,我以前讀書一直有個很大的誤區——為了讀完一本一本的書而讀書,盲目追求多和快。最終剩下的,就只是讓自己短暫獲得虛榮心滿足的年底朋友圈書單“展覽”。徒具其表,收獲了了。
當我們只是為了讀完一本書而去讀書時,就會匆忙到沒有時間去記錄和思考。即使有靈感,也會想著趕緊讀完再說。
但是,讀完了,靈感也就不再了,強烈的表達欲也就式微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甚至都會忘記曾經有那么個觀點是那么深深地觸動過自己。
所以,請保護好自己的靈感,因為它會稍縱即逝,需要你遇到就馬上抓住。
二是獨立思考。
閱讀其實是在追拾別人思考的殘渣。如果沒有獨立思路的能力,就像吃別人嚼過的甘蔗一樣,不僅沒有收獲,更是對自己時間和生命的浪費。這是我在小墨讀書訓練營最大的收獲。
今天在讀《納瓦爾寶典》時,又被樊登在推薦序中的一段話觸動——“同樣是讀書,有人指望書本能告訴他怎么開始怎么結束,所以總是失望(或者被騙)。而有人從書本中獲得啟發,自己思考,自己實踐……同一個教室走出的學生天差地別,就是因為有人等著被打造,有人自己在探索。”
自己探索,其實就是獨立思考。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你才會不斷向作者提問,不斷結合自身進行聯想發散,進而獲得行動靈感。
其實,以上兩個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刻意練習以下幾招即可輕松拿捏:
遇到靈感馬上抓住,千萬別用什么“等下再說”之類的借口,去壓抑或拖延自己的表達欲。抓住之后,以用盡平生所學的姿態,多去聯想、去發散,直到把這個點榨干榨凈。
始終貫徹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強迫自己去對比,讀這一頁(這一章、這本書)之前和之后,我有什么變化或收獲。只要去追問,我們的大腦就在運轉,思維的齒輪就不會停歇,也就會收獲不斷。
要有批判精神,多向作者提問、向自己提問。比如,這個觀點合不合理?這個建議中不中肯?或者我喜不喜歡主人公(小說類書籍)的這一行為?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
這樣做了之后,我們就會擺脫“假讀書”桎梏,走向真讀書,有效讀書。
其實,這樣讀書好處不多,也就是會讓我們產生越來越多有價值、有洞察力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見解,獲得人生智慧,最終達到調整和優化人生的目的。
================================
每日讀書,必輸出,不輸出不睡覺|逼自己一把,看看潛力有多大|讀透每一本好書之~埃里克喬根森《納瓦爾寶典——財富與幸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