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對國畫和西方美術我們都有很多誤解,好像西方的繪畫就更技高一籌,好像透視是相當了不起的事,但是《隱秘的知識》這本書卻幫我們揭開了古代歐洲繪畫大師作畫的秘密。
在15世紀初歐洲畫家所畫的人物衣飾還略顯幼稚粗糙,但僅僅過了一百年,西方的繪畫就達到了精細描繪的地步,實在使人匪夷所思。畫家經過對顏料、光影等的細致研究,通過書信與大量畫家、收藏家研究者溝通,終于發現了其中的奧妙。無可否認的是那時的許多畫家包括畫《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維米爾和畫靜物出名的卡拉瓦喬、拉圖爾等都不同程度的使用過光學儀器,包括利用小鏡子的小孔成像、暗箱操作和多次單獨投射拼接。
因為我們的肉眼因為特殊的生理結構是無法觀察到特別細致入微的光影變化的,衣服上細致精微的圖案也是難描難繪,只有借助特定的光學儀器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古代的畫家不分中外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外部世界,用心靈去感受和體味,并且真實描繪客觀的世界。直到光學儀器的出現。
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自豪的是我們的老祖宗一直堅持“我手寫我心,我手繪我心”的創作方法,并沒有借助任何外界力量,這從中國古代繪畫的散點透視一步一景,曠觀的作畫方法上就可以看出來。當然這里的借助光學儀器繪畫的是少數,等照相機和更現代的攝影技術出現,現代的藝術發展在本質上又開始回歸用心靈來表現世界的方法。比如印象派、野獸派繪畫、立體主義都是這方面的典型。
最令作者所不齒的就是布格柔的畫,矯揉造作,弄虛作假,欺騙視網膜。而這個布格肉其實跟中國美術史很有關系。他的學生之一是達仰,而達仰是徐悲鴻的祖師爺,按照這個派系下來,中國很多油畫家就是布格柔的徒子徒孫,真是太有意思。
如果還對中國畫懷有偏見,不如去聽陳丹青老師的關于美術史的課《局部》,還有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相信會給你更多啟發。有了這些相信你即使沒有學過繪畫,不了解西方美術史也一樣可以在審美上達到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