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海拉爾開往哈爾濱的K7094列車上,有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老人慈眉善目,五官端正。衣衫整潔而干凈。雖然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溫柔的吻痕,但不難看出她年輕時是溫婉知性的美人。
?耄耋老人的旁邊坐著一個耳順之年的老人。耳順老人對耄耋老人“俯首稱臣”。她時而問耄耋老人要不要熱水,要不要一些吃食,時而問老人要不要上廁所。不知道情況的人一定以為這兩個老人是一對母女。其實,他們只不過萍水相逢。
?桃李年華的我,就坐在耄耋老人的對面。我翻看一本王安憶的《長恨歌》,耳朵卻被兩個老人的談話所吸引。
? ?耄耋老人年輕時曾經當過女兵,她十六歲就離開家庭,來到了軍營。她曾經當過護士,上戰(zhàn)場打過杖,身經百戰(zhàn)的她最后成為了一名少將級女軍人。但是她的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在抗美援朝中犧牲了。而她戀人的一個戰(zhàn)友肩負起了替他照顧她的神圣使命,他與她結了婚。婚后,兩人相敬如賓,一起緬懷他們最愛的戰(zhàn)友。如今,他們已經相濡以沫的共度了六十余載的光陰。他們早已兒孫滿堂。而當耄耋老人提起他們的老戰(zhàn)友之時,我能看得出她那老淚縱橫的眼眸里滿懷思念。那是她真摯的初戀,更是他們至深至純的革命友情。
?我為那個時代至深的愛情與友情所感動。也為耄耋老人傳奇的一生而慨嘆。如此風華絕代的女子,不是正如《長恨歌》里的王琦瑤嗎?這時,旁邊的耳順老人以及周圍的乘客都過來安撫耄耋老人。待老人平靜下來,耳順老人開始講述她的故事。
?耳順老人是個直爽而熱心的典型的東北“好好大姐”。她與老伴吵吵鬧鬧的共度了半輩子。后來,她的老伴因病喪失了語言能力,她便變得溫柔體貼,她開始學習手語。令人驚嘆的是,短短一個月得時間她的手語已經很嫻熟了。我想,人的學習能力是可以被激發(fā)的。而這種激發(fā)的源泉就是愛……
? 列車到達了H站,耄耋老人要下車了。耳順老人堅持親自攙扶耄耋老人下車,并把耄耋老人送到她的親人手里。這才重新回到座位上。周圍的人小聲的說:“這老太太心眼真好。” 過了午夜十二點,列車里的人早已睡成一片。睡眼惺忪的我,聽見有人說:“小姑娘,把你的書借我看看。”原來是一位老爺爺。我瞇著眼,含糊不清的說了句:“好。”當我再一次聽見老爺爺的話時,我的瞌睡蟲全被殺死了。并不是老爺爺說話聲音太大,而是老人的話道出了我的心聲。
? 老爺爺說:“王安憶呀,我們那個時代最杰出的女性。”這話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接著他又講述了他與書的故事。他說,在那個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人們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人們對書籍有著深切的渴求,可由于書籍的缺乏,他們只能一本書輪流著看。有一次,他與他最好的朋友因為搶一本書,而大打出手。他給我看他手背上的傷疤,他說這就是那次打架留下的。
他說,后來生活稍微寬裕了,他就開始買書。如今,買書早已成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還說:“可憐春生(與老人打架的朋友)去的早呀,這么多書他是看不到了。早知道我活的比他長,當初那本書我就讓給他看了……”老人陷入回憶中,而我陷入沉思中……
? 后來,老人對我說:“年輕人,就應該多讀書。讀書就好比登山,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努力登頂。等到了年老的時候,就可以在山頂上眺望。”老人醍醐灌頂般的話語,被我銘記于心。
?經過一夜的奔波,在早晨七點鐘,我終于到達了哈爾濱。正當我準備回學校時,遇見一個向我問路的老年人。我想,茫茫人海,她單單選中了向我求助,她一定是看我面善。我索性好人做到底,送她到目的地。管她要去何地,管她的年齡是耳順,花甲,還是耄耋……
?這次的短暫的列車之旅,使我獲得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想,或許在更多的時候愛是一種創(chuàng)造,一種分享,一種傳遞,更是一種文明的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