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越動蕩,越需要野蠻生長
-斜杠少年老白-
每年夏天,我的人生都很動蕩。
每次人生動蕩,都讓我野蠻生長。
去年夏天,我從理工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進入高校實驗室工作。卻在六月,轉頭扎入了新媒體行業。
這是我離開大學之后,人生第一次陷入非常迷茫的狀態,一切都是新的,所有東西推翻重來。那段時間,經常寫一篇稿子寫到八九點,偶爾加班還會到凌晨。
在很多個深夜,我都面臨崩潰,在落地窗前,看著杭州深不可測的夜發呆。
一遍又一遍告訴自己,這是你的選擇,無論如何撐下去。
六月的最后一天,我在效率手冊上,寫下了進入新媒體行業的第一階段目標“學會帶團隊。”
那時候我對這個行業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新媒體有沒有團隊可言?
一年后的六月,我已經可以在兩小時內熟練地寫出一篇稿子,知道怎么去標題閱讀量會走高,怎么安排內容更吸引讀者... …一年前寫下的小目標也實現了。
前幾天看著自己的工作安排,又看看三個月前的安排,驚覺自己進步速度放慢了很多。
翻來覆去思考了很久,最終遞交辭職報告,決心跳出舒適圈,往更大的平臺走一走。在效率手冊上,輕輕寫下了下一階段的目標。我知道風浪就要來臨,踏出這一步,不向新人那樣,毫無競爭而言。
越往上走,越艱險;越艱險,我越期待。
遞交辭職報告的第二天,老板找我聊天。和我談及未來的問題,她說,你翅膀都沒硬,就想飛了?
我沉默。我自知不足,未來危險重重,人心深不可測,哪知結果如何?
我也感謝她,還想在前行的道路上護我一程。但感激歸感激,我內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愿意擔起這個風險,做出當下的抉擇。
說自己的事情,說的有點多了,容我多啰嗦兩句,因為最近心事的確繁重。
前兩天和一位前輩聊天,談到我這一年。
他說,“在我去年認識的,你們這一批畢業生中,你的確算是成長非常快速的一個。”
說實話,我的內心是有點小驕傲的。
這一年的野蠻生長,我深刻認知到自己的平凡和渺小。
唯有“腳踏實地,勇猛精進。”才能在前進地路上走的穩一點。我知道自己是個容易驕傲的人,所以時刻提醒自己,要謙卑。
人是這樣,行業也是這樣。
好的創業者在風浪里看見契機,害怕動蕩的創業者,只能躲在角落抱團發抖。
周四那天,去參加了杭州新媒體人的一個行業分享會。
第二天,一大批公眾號就被封號了,自媒體人人人自危。
眼看風浪起來,很多人都沉不住氣了。唯有一位資媒體人,在朋友圈說,“風浪來了,機會也來了。”
這幾年公眾號,頭條號,一點資訊迅速興起,傳統紙媒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我關注了很久的一位媒體人,在大家忙著口誅筆伐新興媒體的時候,他毅然離開了頗有聲望的某時尚雜志,做了自己的公眾號。
一年之后,傳統媒體雖然開始逐漸接納新媒體,但還是免不了一番緊縮和盈利下滑。
而他的公眾號,已經做到了接近百萬的粉絲量級。
互聯網時代,不僅僅是新媒體,所有行業,都是一天一個面貌。
兩年前你不會知道,滴滴打車今天能夠覆蓋那么多用戶群體;一年前,你也不會知道共享單車能迅速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
在風浪里的人,只有兩個結果,要么生,要么死。
生的幾率很小,覆滅的幾率很大。
小時候,我爸經常和我說,“只有聰明人才能干大事。”
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如今的行業里,恐怕需要“智勇雙全”的人,才能闖出出一片天。
有謀略,還需要有膽識,面對風浪不敢前行,只能不停地錯過。
而機會并不是隨時都有,錯過了,可能就面對覆滅。
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但千萬別完全聽從,只有你知道你想要什么。
幾個月前,當我和前輩說起,自己想做一個討論新媒體職場類的公眾號時。
前輩是拒絕的。他說,你還太小,沒什么大的格局,很多東西還看不清。寫出來的東西,容易被人笑話。
但我還是寫了。比起被人笑話,我更擔心的是,我不敢去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連一個自己私人的公眾號都不敢寫。
我甚至,有些期待,別人的指教。
因為只有不斷磨練,我才會越趨成熟。批評從來不是壞事,逃避才是。
幾年前有一個高考命題作文叫做“彎道超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來不在簡單易行的事情上拉開。只有在風浪面前,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內核是否堅定。
這兩年大家都在討論階級,討論上升通道。
很多人都在講,上升通道已經趨近關閉,想要實現階層的躍遷非常難。但還有一大波人躍躍欲試,抓緊最后的機會,靜待著風浪來襲,這種時候,往往才有大把機會,沖破上升通道,是階層躍遷。
人生大的機遇往往存在于風暴之中,也只有踏出舒適圈,才能讓人不斷成長。
就像打游戲,總是要送幾次人頭,才知道要怎么閃躲攻擊推塔,怎么和隊友配合,躲在自己的塔下,只能靜等別人打過來,把你摧毀。
人生本來也是一場游戲,我們不斷修煉升級,究其原因,就是為了看看更高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體驗一下,好裝備加身是種怎樣的感受。
生活動蕩的時候,往往是巨大機會的降臨,選擇逃避的常常會因此陷入泥沼,因難而上,還有一些生還的機會。
二十歲出頭,趁肩上沒有負擔,多闖蕩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