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日開始,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單眼皮的她”已經運行13天了。
在這13天里,我只推送了6篇文章,而且粉絲也只有45個。我甚至沒有把這個賬號或文章發布到朋友圈,而只是發給幾個親朋好友和高中同學,而他們有時候會自發轉到他們的朋友圈里。對于這個粉絲數量,其實我已經很滿意甚至驚喜了。即時沒人關注,我自己也因為這個小小的事情,讓我每天單調的“兩點一線”(公司==家)生活有了新的變化,新的壓力和新的期待。
許多人啟用和運營微信公眾號是為了宣傳,無論是商業產品或者個人形象,都要最大限度地去推廣和宣傳,以期達到奪眼球進而影響他人行為的目的。而我不同,我似乎沒有特別的目的來做這個事情。就像這個公眾號的介紹,我是這樣寫的:“生活需要留白,心靈需要照顧。原創與交流,感受生命的鮮活”。
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有時候我會嘗試著去參加各種各樣熱鬧的活動,美其名曰“充實自己”,其實有時候只是逃避無聊。而無聊,很多時候是因為空虛。8月1日那天,我想給自己一個小小的變化,就是開始堅持每天寫作(或者只能叫文字輸入)。每天至少100個漢字,發布到“簡書”。無論文筆如何,我還是想給自己一個思考和與自己對話的機會。而寫作,據說是最合適與自我傾訴的一個方式。
當我把自覺還不算太糟糕的文章推送到微信公眾號里之后,愛分享的天性就忍不住先發給了家人群。幾個親屬紛紛表示:“文筆退步太厲害了,直接一步退回到初中時代之前”,“那么大年齡了瞎擺弄是不是太無聊了”。最后兩個親戚可能是為了照顧我面子而“勉強”關注了我。好吧,既然得不到認可,那我就再轉發給幾個好朋友和高中同學吧,至少我想那幾個朋友一向喜歡鼓勵我,不會打擊我的;而高中同學們也相對熟悉我的習性和小愛好(高中時代俺成天就是搗鼓黑板報和“雛鷹”文學社),也不至于太嘲笑我。
果不其然,我的好朋友和同學們紛紛給我豎起了大拇指,獻上了及時的鼓勵和點贊,而且馬上關注了我的賬號。而我的好基友老盧、Y妮、W鵬、Cafio玲、Q芬、Esme等人竟然還主動轉到朋友圈,用這樣的實際行動鼓勵著我,讓我心花怒放,感覺自己一下子就是很厲害的主兒。哈哈,于是一篇篇文章慢慢的推送上來了。
現在“粉絲們”給我公眾號的留言,是我在后臺編輯時最開心看到的事情。比如我周末發布了一篇文章“給腹中寶貝的第一封信”,就收到好朋友的留言說“看了好感動啊”、“好有愛”,還有人在微信里私信跟我交流心得。由于都是相識已久的朋友,大家的交流更加暢通和自然。微信里許多朋友已經習慣了互相只是點贊很少交流,而最近一年我也很少去發布朋友圈。通過寫文章發布在公眾號里,無形中為我和這些朋友之間拉近了許多距離。
以上就是我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初衷,而現在堅持了13天,慢慢成為我日常生活的小小期待和快樂。希望這份感覺,一直持續下去,這就是我的小確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