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豬豬又有點情緒化了,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有時候還氣呼呼的因為奶奶說的話不高興,對奶奶大發雷霆,我們都覺得這只是個小事情,有的時候也是出于家人對他的關愛,反而還招來不滿意,還會反抗不執行。昨天還因為一點事情鬧情緒,發起脾氣,把東西扔地板上。爺爺奶奶都趕緊來哄,都無濟于事,怎么樣才能讓孩子不發脾氣?孩子哪來那么大的脾氣啊?我在網上收集了相關資料,和一起有這方面需求的家長們一起學習,更好的處理和應對。
? ? ? ? ? 愛發脾氣不是孩子天生的個性。其實, 孩子發脾氣,如同他的喜、怒、哀、樂一樣,是一種情緒的發泄。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孩子與成人不同,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導致他們情緒表達的方式單一,而發脾氣,則是他們能夠使用、而且最容易使用的一種發泄方式。偶爾的發脾氣對于2-3 歲的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只有持續或非常嚴重的發脾氣才是異常的。
? ? ? ? ?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有由于自身的軀體不適而出現的發脾氣,有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吸引家人注意而產生的,而更多往往是與家長的過度關注和家庭中不一致的管教有關。
? ? ? ? ?對于孩子的發脾氣,家長首先要排除軀體不適的原因。如孩子發脾氣時,伴有發熱、嘔吐、尖叫、精神萎靡,則要及時請醫生協助處理。對孩子的發脾氣,在排除軀體不適的原因后,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 ? ? ? ? 1.對于小于3歲的嬰幼兒,由于孩子對父母、家人、保姆等帶養者還是很依賴,對是非行為的正確與否沒有分辨力,自控力與理解力還很差,因此處理時要以溫和的方法,以分散注意力為主,把孩子抱離發脾氣的環境,或用其它物品轉移他的視線。
? ? ? ? ? ?2.對于3至6-7歲的孩子,處理時除了要分散其注意力外,還可采取一些小懲罰,如隔離,隔離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不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可把他放在墻角、床上,甚至家長可以抱著他,但要注意不要給孩子語言或眼神的交流,包括批評、責備、安慰等,每次隔離的時間大約是3-5分鐘,太長會給孩子造成反作用,太短起不到效果。
? ? ? ? ?3.對于大于7歲的孩子,在他們發脾氣時主要是采用隔離的方法,在隔離前用簡短的語言告訴他這樣不對,然后隔離,每次隔離時間為1歲1分鐘,隔離后同樣用簡短的語言告訴他為什么不對。還可以用獎勵的方法,即當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發脾氣,則給予紅花、星星、帖紙等,每周一次小總結,可用一定數目的紅花、星星或帖紙來換取一些他喜歡的東西。通過這樣,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逐漸消退、消失。
? ? ? ?在消除孩子發脾氣行為的同時,也要逐步教會孩子正確、合理、適度表達自己情緒的一些方法。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過游戲掌握社會技能、學會溝通,同樣游戲也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如體育運動、角色游戲等,都可以幫助孩子疏泄不良的情緒。
? ? ? ? ?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種行為,不論是好行為或者是壞行為,只要這種行為發生后受到人們的贊揚和獎勵,這種行為將來很容易再次出現,所以要防患于然,不要認為孩子尚小,不懂事,長大后自然會糾正,而必須及早正確對待孩子的發脾氣。
? ? ? ? ?對孩子的發脾氣,平時要以預防為主。預防主要是改善家庭教育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日常對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上,家長們要有統一的意見和標準,要逐一地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該做。要鼓勵孩子去探索,做對的要給予言語的鼓勵,做錯的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使孩子從小形成對與錯、是與非、可為與不可為的觀念。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會不自覺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其次是避免處處以孩子為中心,在生活中要教會孩子對別人的尊重、謙讓,對孩子的要求可采取部分滿足和有條件滿足,避免孩子因要求不能滿足而發脾氣。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盡量去滿足,對不合理的要求要講明道理,堅決拒絕。一切順從孩子的意愿、溺愛或粗暴苛求部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講信用,答應了的事,一定要兌現,不答應的事就一定不去做。這樣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有威信,在以后的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最后,還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不同的年齡里承擔不同的工作,從自己做自己的事到幫助家長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小主人意識。
? ? ? ? ?改掉孩子發脾氣的壞毛病并不難,只要家長有堅定而一致的教育態度,你會發現,你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