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來世還是今生,奈何橋邊的奈何,苦難里的嘆息聲,是古人常說的天命,是無從選擇的。
三百多年前的冬日,雪花飄遍了北京城,掩蓋了紫禁城金黃色的屋頂,冰雕一般的宮墻不再莊嚴,顯得格外晶瑩潔白。納蘭容若便出生在這樣一個飛雪的臘月中。他,沒有選擇的成為了明珠的長子,肩上擔著的是納蘭世家的重任。
生在滿人入關以來顯赫的八大家族之中,他有著溫潤如玉的容顏以及傾世的才華。榮華與富貴早成了習慣,可他卻自詡“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用“不是人間富貴花”形容他璀璨而又極富悲劇的一生再好不過。
或許,那個季節是寒梅的世界,納蘭容若無法選擇出生,但他可以做一株翩翩于濁世的梅花,正如他詩中的“莫把瓊花比淡妝,誰似白霓霜,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墻”。在很多文人眼中,梅花有著不尋常的色彩,和蘭竹菊一樣,都是高潔的象征。納蘭生在冬日,和梅花是多么相似,連他自己都不否認。 而他的一生,卻充滿了悲劇,結局也不免帶有強烈的戲劇化。
悲劇還要從納蘭的初戀情人開始,出身最先斷送了他的初戀情人。他是富貴公子,又是翩翩才子,曾有一段刻苦銘心的初戀,一個深愛自己的妻子,一個仰慕他才華的小妾,一個可以交換心事的紅顏知己。
直至今日,初戀都被附上了不成熟的色彩,納蘭也不例外,他與表妹的初戀刻骨銘心,曾經的納蘭府,是這對璧人愛的港灣,也恰恰是這個顯赫的家族,斷送了那萌發中日益茁壯的初戀。
為了鞏固家族的勢力,大家族間的聯姻成了最好的選擇。最后,納蘭心愛的初戀情人最后成了家族與其他各大家族斗爭的犧牲品,他躲不開命運的嘲諷,苦苦掙扎,也就有了后來那段納蘭扮喇嘛冒險見戀人的故事。
正值血氣方剛的納蘭裝成小僧人,冒著誅九族的風險混入深宮,得見戀人,終究還是還是上演了那幕“宮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悲劇。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德芙背后那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芭莎公主最后不能和萊恩廝守,卻珍藏著這段愛情,當甜蜜的巧克力化開之時,萊恩讓巧克力成為了永恒,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固體巧克力。紀念他那段因為巧克力化開而失去的愛情。同是身不由己,卻化成了甜蜜的巧克力,讓世人都心醉。
初戀的心傷難以撫慰,直至遇上顧梁汾,那個與他至交一生的明末布衣文人,才子與才子惺惺相惜,原本清冷的淥水亭熱鬧起來,淥水樓臺里的興事,都凝聚成了納蘭那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一個家族的繁榮,離不開那個“家族利益至上的信條”,選擇不了戀人,亦選擇不了婚姻,身為明珠的長子,他的婚姻大事是重中之重。其實古人生下后最無奈的事也正是婚姻,處于婚齡的善男信女的婚姻大都是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個年代,新婚之夜也成了夫妻倆的初見,或許一段自由戀愛便會傳頌成神仙眷侶。
納蘭是幸運的,他娶的定會是那個時代最賢惠的女子,琴棋書畫更是不在話下。傳說納蘭妻盧氏是出生大家,“生而婉孌,品性端莊,貞氣天晴,恭客禮典。明珰如月,而且幼承母訓,嫺比七襄,長讀父書,佐其四德”。如此完美的女子,該是讓那群因為納蘭公子娶妻而心碎一地的京城女子無從呻吟吧。
盧氏嫁入納蘭家后,深的納蘭喜愛,她賢慧不妒,在納蘭妾室顏氏懷孕生產時,她更是悉心照顧,得納蘭寵愛仍然如此賢淑,于納蘭來說,不失為人生一大幸事。
家庭的安穩平靜讓納蘭安心下來做自己的事,他廣修書籍,雖仕途不濟,卻伴隨康熙左右,游遍了大江南北,將祖先留下的大好山河盡覽眼中,寫下了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膾炙人口的詩句。
好景不長,婚后的第三年,盧氏產子。他本該為妻子生產而欣喜,命運卻給了他當頭一棒。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盧氏在產后不幸染上了惡疾。在愛妻因替他生子而疾病纏身之際,想必他是后悔不已,卻無法避免。最終, 那個溫婉的女子帶走了曾經留給納蘭的美夢,化作一縷芳魂,與納蘭相望數年。
戀人入宮,愛妻早逝,成了他內心最大的痛苦,就算是百轉纏綿的飲水詞也承載不了他的憂愁。男人總能為女人婉轉一笑,奈何自己有多傷心,也不肯傷了女人的心。古人在憐香惜玉方面做得極好,何況是我們情深不壽的才子納蘭。
那天,著有《選夢詞》的江南才女沈宛隨顧貞觀北上。欣聞好友來探望自己的納蘭在淥水亭設宴接風,這自是讓納蘭和沈宛這兩個相互仰慕的人有了相處的機會,納蘭對沈婉早有耳聞。由于在文學方面的共識,他們很快便相知了,沈宛在京城全仗納蘭扶助,似有些患難見真情,納蘭為她準備了京郊的別墅,兩人情意相投,很快就發展成了情人關系,說好聽點那就叫紅顏知己吧,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旗人和非旗人是不可通婚的,何況沈宛又 是風塵女子,納蘭明珠是斷斷不會讓這個風塵女子嫁入納蘭家的。一邊是禮教的強烈壓力,一邊是納蘭父親明珠的阻撓,沈宛最終含淚離開了京城。納蘭更是又受了一次感情的傷害,那顆極具感情與才華的心早已殘破不堪,似乎再一擊便崩潰了。
離開京城后的沈宛在江南繼續生活,并在不久后生下了納蘭的遺腹子。
歷經了多個女人的感情,心痛的經歷讓他妄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自己愛好的詩詞歌賦中,那時吳兆蹇老死江南,那個讓他唯一一次靠政治手段與梁汾從寧古塔救出的明末大才子在飽受滄桑后長辭。而朱彝尊也告老懷鄉,不愿入仕。昔日熱鬧的淥水臺已經安靜了很多。正遇上納蘭幾年前種下的夜合歡開花了,很多許久不見的朋友都來了,大家難得齊聚一堂,便以《夜合花》為題賦詩,相聚似乎成了納蘭告慰平生的喜悅,他不顧寒疾痛飲一壺。
自那次聚會后,納蘭便一病不起,最后不汗而死,那日正是五月三十,那個曾經讓他在雙林禪院無法停止地寫悼亡詞的日子里。而在彼岸等了七年的愛妻,終于在自己長逝的同一天盼到了自己心愛的人。死亡不失為一種解決的方法,至少不再痛了。
納蘭容若的一生,留下了幾部自己親手編的書,邂逅過幾個女子,他簡短又璀璨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永遠閃耀。
此一生,不是人間富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