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東卷《24小時營業的書店》
自作一篇,緬懷高考。
《鏡子鏡》
江城是一座泡在雨里的城市,這座城市經歷了歷史車輪的急速碾壓,也正在經歷著現代化工業的洗禮?,F代文明和衰老陳舊在這個城市輪番上演,爭執不下。
我們要說的故事來自江城的老城區,這里住著忙忙碌碌剛來這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他們早出晚歸,住著狹小的房間,盡管每個月都拼了命工作,卻依然入不敷出。
還有流浪歌手,這些人沒有固定收入,靠著在酒吧或者街頭演出掙錢糊口,其實也談不上糊口,只是能讓他們租的練習房不那么早被房東收走罷了。
跟他們相比,這里的本地江城人生活算是好多了,他們基本不在這邊住,只是每到收租的日子才來一段時間。大多數時間,他們住在江城新的開發區,那里霓虹交錯車水馬龍。
老城區的房子在這里屹立了多少年沒有人說的清,它們經歷了風吹雨打,日曬雷鳴,經歷了炮火轟炸,經歷了歲月變遷,盡管外表陳舊不堪,可它卻仍然是底層人民的樂土。
老城區有一條街道,名叫鏡子街。聽說是因為建造者希望它能成為來這條街所有人的一面鏡子,讓美好和善良在鏡子上永存,讓邪惡和骯臟無從遁形。
鏡子街有別于江城的任何一條街道,這里的街道是用有著特殊花紋的花崗巖鋪筑而成,花紋成水紋的樣子,古雅而韻味。
街道的兩旁都是幾百年的參天木棉,一個個排列整齊,夏天的時候,巨大的木棉樹將這條街道遮蓋住,擋住了所有陽光和灰塵。街道上所能看見的垃圾只有紅色的小小木棉花,它們妖艷的開著,也自由的在鏡子街穿梭著。
木棉樹的后面就是對應的兩排古風古韻的底層建筑,和相隔不遠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房子具體是屬于什么建筑無從考證。
房子的外墻上被一層翠綠的爬山虎包裹,沒有被包裹嚴的地方能看見成片的青苔連綿不斷。每棟房子的門口都有兩個一尺高的石獅子虎虎生威,門的上方是盤旋飛舞的巨龍雕像,這些巨龍腳踩祥云目視人間。
在鏡子街的盡頭,有一間虛掩著門的店鋪,叫鏡子鏡!
鏡子鏡外表和其他鏡子街上的店鋪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這是一間書屋,書屋里陳列著16排兩米高三米寬的書架,每一個書架上存書至少500本以上,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時代的精品,而且你不會發現相同的兩本書,賣出去一本,老板就會重新添置上另外一本書,從來不會重復。
或許你在江城的其他地方可以買到相同的第二本,可鏡子鏡里,所有的書只有一本,有緣人得之。
鏡子鏡的老板三十歲左右,老城區原住民。書店是從父親手里傳下來的。
老板的眼睛炯炯有神,穿著一身漆黑的唐裝,滿頭銀發,五六公分的樣子,梳成三七分,顯得井井有條。
書店的老主顧都叫他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便跟著一起叫鏡??墒敲诌@種東西,時日一久,不是也便成了是。
鏡很帥氣,至少外表是這樣,他滿腹才華卻從不夸夸其談,三十歲的年紀卻做了有些人一輩子都想做的事情,可他就是依舊淡淡的,仿佛人生本該如此一般,不驕不躁,不吵不鬧,不痛不癢的繼續著生活。
如果你有時間跟他聊一聊,他能給你從西方談到東方,從古代說到如今。
他會談雨果,談莎士比亞,談梭羅,但丁,托爾斯泰,海明威,盧梭。
他也會談辛棄疾,文天祥,劉伯溫,李清照,朱自清,林徽因,魯迅,陳忠實,席慕容。
他能從秦一統談到新中國,能從美國獨立戰爭談到現如今世界格局。
林林總總,他總是能知道你不明白的事?;蛟S還有他的?她的?他們的!
鏡子鏡有著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無現金交易!
而且全天24小時都在營業,鏡老板吃住都在店里,在書里。
來鏡子鏡看書,無論多長時間都可以,運氣好的話還能得到鏡老板親手現磨的一杯熱咖啡。
如果你有鐘意的書想買回家收藏,必須有一本與之等量的書來作為交換,或者用你的一封親手寫的心情信作為交換。
鏡子鏡開了這么多年,除了換回來的很多珍藏好書外,還有很多人的心情日記也被鏡老板很用心的保存著。他跟顧客說,以后若干年,倘若鏡子鏡依舊在這里,你們會想著來拿回你們抵押在我這里的東西,這些都是無價的。
晚上有流浪漢進到書店,他們食不果腹,襤褸不堪,可是他們看到書的眼神確實明亮而渴望的。這個時候鏡老板都會熱情的挽留他們在店里過夜,他會說:躺在書上睡覺,你就不再是賣火柴的小姑娘了,你的夢也就不僅僅是火雞和蛋糕了,還有遠方。
有失戀的年輕人拖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書店,鏡老板會給他端上一杯熱咖啡,并拿出一本《呼嘯山莊》讓他讀。并且寫下紙條:不加糖咖啡比失戀更苦,學著喝掉它,你就遺忘了失戀。你必須勇往直前,才們遇見你的凱瑟琳。
也有頑皮的高中生嘴里說著不堪的臟話,剛打完籃球的身上留著青春的汗味,他們在書店高聲喧嘩,肆無忌憚。鏡老板會把這本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送給他,書簽的位置有一句話:青春是一篇詩,抑揚頓挫!但請別忘了主宰未來的夢想。
或者匆匆的行人,或者旅途中的游人,還是生意失敗的商人,在這里,總有屬于你的一本書,你總能在書里找到自己,或者找到一條屬于你的路。而甘做明燈的鏡老板,卻幾十年如一日的給你熱咖啡和微笑,再無它求。
可鏡子鏡畢竟是老房子了,所有一切老的事物都將會被時代的車輪碾的粉碎,最后只存在于記憶中。
因為年久失修,書店的電路在某天晚上突然起火,整個鏡子鏡都在火海里被夷為平地。那天,書店的老主顧都聚集在書店門口,看著眼前的滿目瘡痍,紛紛嚎啕大哭起來。幾千人一齊大哭,聲音響徹天際。
他們失去的是什么?是夢想。是記憶。是鼓勵。是溫暖。更是家。
鏡老板卻沒有哭,他低頭看著腳下被自己搶救回來的那些心情信件,他突然欣慰的笑了。
你們的記憶我幫你們保存完好,毫發無損著。
在街頭的一家音像店的門口,站著聞聲而來的女老板音,她遠遠的望著鏡老板,淚水決堤而下,如洪水猛獸,如山崩海嘯。
一會兒,她突然又笑了,嘴里輕輕的唱著:“別在異鄉哭泣,冬季一起到臺北看雨。”
一個月后,鏡老板帶著他們的記憶新店開張,就是街頭的那家音像店,店名還叫鏡子鏡,只是里面除了賣書以外加了兩排CD架。
如果你再去過鏡子鏡,除了鏡老板的熱咖啡以外,女老板音還會給你推薦一張陳舊的唱片,孟庭葦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并且告訴你:別在異鄉哭泣,冬季去臺北去看雨!
還有去過的朋友帶信給我說,現在店里三個人了,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剛學會說話,在店里上蹦下跳,音老板一個人應接不暇,有時候跟鏡老板兩個人都在追著小家伙跑,去的客人都會主動放下一本書,一封信件或者一張唱片。然后去挑選屬于自己的東西。
在街上的音老板抱著兒子,看著落在后面的鏡老板,大聲問到:“鏡,這個冬天陪我去臺北看雨,好不好?”
遠處的鏡老板擦了擦頭上的汗,銀白色的頭發在這個夏日的微風里左右擺動?!昂醚?,我帶著他們的記憶,還有鏡慕音”!紅色的木棉花像飛舞的鳥兒四處飄落。
對了,鏡慕音是他們的兒子。
我很多年沒有到過鏡子鏡了,你們愿意代我去看看嗎?
江城老城區鏡子街街頭鏡子鏡書屋,那里經常下雨,但木棉花永遠是鮮艷的紅色,那里的老板一頭銀發,穿一身漆黑的唐裝,眼睛炯炯有神。
希望你能找到你的那本書,對了,還有屬于你的CD。
其實并沒有鏡子鏡,一切都是我的臆想,謹以此篇,緬懷高考。
純屬原創,愿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