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是一位大學教授。他小時候是跟著奶奶在老家上的學,父親和母親都是醫生,當年都去了新疆做支援。直到上初中時,郭勇才離老家到城里跟著爸爸和媽媽。如今,他像爸爸和媽媽一樣也成了一名醫生。
去年,郭勇回老家看望奶奶,偶遇了原來的中學同學陳蕾。陳蕾,是一名中學教員,活潑開朗且明艷動人。郭勇向她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愛慕,二人便開始了戀愛。
郭勇從小就不愛說話,膽小,很少與女同學接觸。他想找一位像媽媽一樣溫和的女朋友,而陳蕾脾氣暴躁,郭勇越來越覺得兩人說不到一塊去,談話的興趣很難一致。尤其是最近休假回老家住幾天,與陳蕾接觸的時間長一些,總覺得有點怕她,甚至后悔與她交往。
郭勇幾次想斷絕關系,但又覺得可惜。至于可惜什么,他自己也想不清楚。郭勇最終向陳蕾提出了分手。陳蕾當即就甩了他兩個耳光,還指著他的鼻子大罵他是因為愛上了別人而拋棄了她,是玩弄感情的負心漢。郭勇滿肚子委屈,他只是想找一個溫和的女朋友,而她卻太兇。
愛,還是不愛,有時真的很簡單。正所渭:“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許只是一個眼神,一句話,一種感覺。但合適還是不合適,有時就要看心意是否相通,靈魂能否共鳴。
高敏,24歲結婚。她與馬占江戀愛時,彼此都很滿意。高敏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馬占江關心她,在乎她,愛她。當他們的小寶寶出生時,高敏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她想,關心孩子就是對丈夫的愛。最近,孩子念到不上進,上課不注意聽課,作業不按時完,在學校拉幫結派、打架斗毆。她為此操碎了心,他不但不理解她,反而向她發牢騷:“他為她付出了他的一切,但是得不到她的愛”。她覺得自己好冤,她每天一睜開眼,做飯,洗衣,打掃衛生,收拾房間,上街買菜,接送孩子……結婚8年,她就是他的“保姆”,為他做著她能做的一切。現在,他竟然和她分居了,她知道他道德上絕對沒問題,她不明白他的丈夫到底想要什么?她覺得自己累極了……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兔子把自己最喜歡的胡蘿卜送給狗,狗說:“我不想讓你難過,但我也不想要你的胡蘿卜”。有時,明明雙方都為對方付出了很多,只是彼此都不知道對方想要什么。所以給出的“愛”,難以被理解;沒有被理解的愛,又怎能化作“情”?
或許是因為深愛,放低了身段,放下了驕傲,吞下了委屈,學會了忍耐……所以成了滿肚子憋屈的碳酸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