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求之不得的叫錯過,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最后留在心底是卻是那抹感動。
“人與人之間的出場順序很重要”這是我寫的故事里清瑜說的一句話,這也是現實中萌學姐說過的一句話。很久以后我突然覺得這句話真的很傷感。很有幾分“還君明珠雙垂淚,恨不相逢未嫁時”的感覺,并不是所有多情的眼神恰巧都留意到那動人的眼波。
有時候我很懷疑,這輩子我們所交的這些朋友都是上輩子我們約好要成為朋友的,只是我們在經過奈何橋、喝了孟婆湯便忘記了那時的話。轉世后冥冥之中的誓言在牽引著我們找到對方,然后兌現上輩子的誓言。莎莎是我一個朋友,我敢肯定她是目前唯一一個我只見過她四次面,當面跟她說過的話不超過五句話但是就成為朋友的人。而在這見過的四次里兩次因為吃飯,兩次則是同一天。
我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她,她點像那個明星張雪迎但我卻不知道是哪里像。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姑娘好文靜、她說話的聲音很好聽、當然她的歌聲也很好聽。我聽過她唱歌一次,那次我們也沒有在一起,是一段語音是林心如的《左右》。在后來的故事里我最喜歡的還是她不僅文靜還愛看書,不僅溫柔還善良,不僅明媚還特別友善。
有些人是見過、處過在一起很久才會成為朋友;有些人是說過兩三句話,當時并沒有成為朋友但在往后的日子雖然不見但已經是朋友了。莎莎就是第二種,而我們友誼的故事則要從很久的事情說起……
那時候剛剛畢業(盡管我現在也才畢業一年多一點點),剛好進入文山州事業單位面試。家里這邊有點事情,匆匆結束一切就趕回文山,那時候還有一個朋友我們一起面試、一起合租房子、一起打游戲(打游戲的還有其他兩個朋友)、當然我們也一起沒有面試上。我和莎莎的友誼也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的友誼始于一條留言板的留言:
“白天下了一場雨,現在透過窗戶還能看見路燈旁邊的那棵竹子,燈光下的竹葉比平時更綠。天上沒有星星只有一層淡淡的云,不時會傳來喇叭聲,隔壁的電視也沒有平時那么吵,只是他們洗手或者洗澡的時候還會傳來水聲,令我遺憾的是這里沒有夏蟲的吵鬧……”
這是我面試前一夜在她留言板留下的,第二天莎莎說了一些加油之類的話語,當然我對所有的面試都感覺一樣,我對很多人的鼓勵都只會說“好的,我會把醬油打好。”但是那次文山面試之行的確是打了一回醬油,很多個日子里我都覺得這是情理之中,畢竟面試前面的一個多星期里除了偶爾去我大母校的小花園里裝裝13別的好像都在網咖打英雄聯盟。現在想想還是略有遺憾……
莎莎問我面試結果我記不清當時我是怎么回答的,大概就是:這醬油質量上好,能裝很久……那天面試結束回來就收拾好東西,然后打了張車去車站買了一張第二天回大理的車票,挺失落的。好像每次失落我都會選擇馬上離開,前面考試的時候,由于最后一題沒有做好說好的晚飯也沒有吃,依然是一個人買了車票就離開了,也許在我心里排解失落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著車窗外的景物在不斷的變化吧。
有時經受苦痛的人別人稍微有一點點關心就會感動得不能自已。面試結束后一群落榜的青年男女相約吃飯、相約K歌,吃飯是在步行街對面那里,名字我忘記了依稀記得我們在頂樓。樓下右手邊好像是剛剛從那面搬過來的新知圖書城,電梯還沒有完全修好、外面又是玻璃看著還是有點嚇人的。那里火鍋很好吃,房屋裝修剛好是我喜歡的那種復古風格,外面還有一條人工河里面還有幾條紅鯉魚。我在吃飯的時候莎莎還在安慰我,當然我沒有告訴她我滿不在乎結果的話語只是在掩飾我的失落。
“我看著一群人狂歡,我在享受一個人的孤單。他們喜歡用音樂訴說心情,可我很吝嗇不愿分享我的情緒,就像一個小孩不愿意把玩具與伙伴分享一樣。我總覺得他們嘶聲竭力的演繹總是少了幾分感覺,盡管唱得很熟練但卻少了幾分刻骨銘心。雖然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刻骨銘心,可是腦海里卻突然冒出這樣的詞匯。或許故事聽多了吧……”
那時候剛好在雙橋花園對面好像是豪時KTV吧(我不知道名字對不對)一群失意青年男女在放縱。人在失望與不安里都會撕心力竭……
我們說過會坦然接受一切的擁有與失去,但到頭來依然會看不開,而堪不破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今天看見了蓮花,蓮蓬也有了,不過可能還沒有熟并沒有看到采蓮人,也沒有看到魚戲蓮葉間。路邊的草坪里長著許多蒲公英,想起小的時候經常會把蒲公英摘下來使勁的吹口氣看他們飛向遠方。感覺我們都是蒲公英,等風氣時我們便飛向遠方。”
16年的資格復審我跟莎莎說過的一段話,那段時間里我所有的情緒她都一清二楚。她沒有太多的話語,只是在字里行間都希望我能順利。有時候就是這樣任何一點溫暖我們都懂,能感受到。在感受溫暖的同時心里沉重的分量也在悄然的增長著。
所有的愿望就像課本里的童話都是美好的,而所有的現實更像是深冬里凜冽的寒風那一個叫刺骨。盡管在資格復審之前我便明白可能會被刷,但是明白跟接受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就像我們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但我們有時偏偏就要強求。所以我們其實真的很累……
“自己想要的和別人期望的哪個更重要?或許都會說當然是自己想要的,但是生活的結果往往是我們變成別人眼中的樣子。有時候對別人有所期望是最自私的事情,因為期望本身就灌輸著那個期望者的意志。或許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卻從未問過被期望的意見。就像佛說要普度眾生,但它卻從未問過眾生愿不愿意度……”
莎莎是個一個人生導師是個心靈治愈者,當我覺得其實不能兩全的時候,她總是能給合理的建議。
她說:“放棄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別人的期望或許可以作為參考,其實這兩點是沒有沖突的。 ”我有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記錄生活所有的事情,有一天會出自己的書。為這個夢想曾經也有踏出過:
故事發生在2014年,那時候很無知,那時候很自信,那時候也很高傲。當年的個人說明“一介書生,不求聞達于世,不慕富貴榮華。只愿以一張薄紙歌滄海桑田,半截斷筆訴愛恨情仇。愿指尖的故事有你有我,歲月深處的回首是萬丈光芒。”懷著斑斕的夢,揚起浮夸的帆,開始起航。歷盡波瀾是意料中的事,只是所謂的苦盡甘來一直不曾來。所有的堅持終是抵不過現實的屠刀,在手起刀落間泯滅了所有妄想。夢想逐漸凋零,浮夸的帆也早已露出真面目。后來才發現,不是現實太無情而是妄想在躁動。三年,不長不短,始終是沒有忘記。而那未完待續的始終在靈魂深處蠢蠢欲動,可是再回首更是油盡燈枯,理屈詞窮。少了勇氣,缺了握筆力度,于是墨淺了又淺、筆尖再也無力歌唱。夢一直在,心也很固執,卑微的軀殼藏不住。
直到現在她依然還是相信我會有這么一天,說實話連我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她曾經告訴我她相信我,我卻感到害怕因為我明白相信這個東西,我也曾對人深深的失望過。
人與人之間久了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久了你們間的話題也越來越多,談論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有時候是理想,有時候是生活,能找到一個傾聽的人是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稍微見點風雨就以為已經懂得人世滄桑,總是以弱冠之年說著古稀歲月的感慨,倘若說是矯情卻又清清楚楚的見到過。歲月久了,終究是少人幾分當初的相看兩不厭,多了的還是兩兩相抱怨。看見隔壁家的吵鬧,頓時那敏感的一面就跑出來啦。突然覺得生活有時候也是一種不休止的吵鬧,生活始終不是一部大團圓的小說。年少的心總有一種肆無忌憚的沖動,愿多年以后還能有這樣的心態,依然不改初衷,依然相信有美好存在……”
我是一個敏感的人,確切的說我是一個憂郁的人。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都很敏感,盡管那些事情跟我毫無關系,但還是忍不住……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盡管身邊發生的一切跟我沒關系,但看看也總是好的。不一定會學到什么,哪怕是學到可能也沒有用,但是別人經歷可以引以為鑒。
歲月久了,終究是少人幾分當初的相看兩不厭,多了的還是兩兩相抱怨。這是樓下兩口子在吵架時忍不住的感慨。世間事本來就是這樣,倘若世人都是相逢如初見,倘若都是白首仍同心,那便不會有“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感嘆了。
那天莎莎準備在第二天錄課,所以沒有太多的溝通,我記不清她說什么。現在想起來真的很后悔,應該把所有的聊天紀錄都截屏的……
莎莎很喜歡看書,有次她說在周末有時候她會早早地起床,然后跑跑步接著去圖書館里看書。那時候她們住的地方剛好離新搬過來的新知圖書城很近,想來她是去那里了。我也去過一次,里面有很多書都是寫得很不錯的,其實我曾想過帶走一些書的可惜囊中羞澀。突然覺得她這種生活方式真的很好,還是很羨慕的。
有關于莎莎的事很多都記不清了,在我人生失意的那段時間她帶來的感動卻一直沒有忘記,那段時間抱怨也很多,很感謝她能傾聽以及安慰。
現在她依然生活在她要在的地方,我們一直都隔得很遠很遠。想起莎莎總會感覺很暖,當然對于她可能還有些特殊感情吧。不過最好的結果就是像我們這樣的關系吧。
人生漫長,認識這么一個人 何其幸運。